湘潭九华的艺术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纸影戏是一种民间常见的演出的戏种,流行于湘潭城乡,俗称“影子戏”,至今有些地方还有唱“影子戏”的习惯。响塘的吴升平是少数仅存的老艺人之一,俗称两块门板一个扮桶就可以演的,多见于婚丧喜事、酬神打醮,因用纸板做影子代的角色,不同于北方用驴皮制作的皮影。
影子戏班,一般只有三人,一为主演操作主唱,二为伴奏、伴唱并协助操作。
清末至民国年间仙女、黄龙一带(包括今天的九华)以黄玉奇班著名,能演八十余个剧目 湘潭城区有三大窑场。罐子窑出现于晚唐,存在千余年,是烧日用陶器、瓦器的地方,它与瓷窑不同,瓷窑是龙窑,窑温高;陶窑是馒头窑,窑小,窑温低。
它的产品有瓦器:炊壶(催壶),沙罐(药罐),瓦花盆(灰黑色透水性最好),便溺器(夜壶,文雅的称呼为“虎子”)。
罐子窑的陶制产品:1、建筑用的陶水管、陶瓦。2、日用器具,水缸、双弦汲水坛、各种菜坛、酱坛,蒸钵、茶水包壶和上釉花盆等。3、釉色有青黄、灰白、青色、土黄,素胎褐釉等色。4、花色有缸外压太极、福、寿、菊花、团花等花纹图案也有灰白釉上褐色图案、兰花等的。
上世纪50年代,九华乡有湘潭县陶器供销生产小组。1961年,成立罐子窑陶器生产合作社,1979年改名县陶瓷厂,但只生产陶器不生产瓷器,瓷器生产在易俗河镇和石潭镇。
陶器,罐子窑靠近湘江边(四都四甲)。江边至今还可找丢弃的陶片,陶片上残存着多种釉色或花纹,从古代到近代都可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