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升学杂谈(一):升学圈当年的“秘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8
上海,这座教育重镇,升学竞争犹如暗涌涌动的激流。1988年的“五四分段”改革,旨在缓解小学入学压力,却无意间提前了竞争的起跑线,使得小学学习压力骤增。2006年的小升初改革,取消统考,实行就近入学,这对家长和学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自此,初中就近入学、摇号入学和初高中分离的政策相继出台,催生了民间教育生态的复杂格局,小升初竞争转入地下,历时二十年的变迁。

在义务教育的框架下,强调的是公平与义务,初高中分离的政策初衷是缩小差距,提升教育质量。然而,重点初中分离后,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如1997年取消统考后,大量如华育中学的民办初中凭借政府的扶持,如免费用地和师资保障,快速跻身顶尖行列。这些学校因奥数培训和竞赛而形成竞争闭环,使得高分竞赛如AMC8、AIMO等一度风靡。

2015年后,上海的热门初中几乎清一色是民办,小升初政策的转变对奥数培训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国际奥数比赛如IMAS停办,但培训机构如尚品教育、学而思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直到2008年学而思进入上海,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这些培训机构的命运发生了剧变,学而思等曾靠论坛如家长帮占据市场,但如今形势已大不相同。

早期教培行业创业者多源自论坛平台,如E度论坛,其内容丰富一度成为教育信息的聚集地。学而思收购E度后,奥数市场的繁荣与其大力推广四大杯赛密切相关。在双减政策前,小升初的择校热和奥数热曾达到顶峰,但政策的调整逐渐冷却了这一热潮。

政策的变迁,如中考新政和摇号政策,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优质生源的争夺依然激烈,但培训市场的热度并未完全消退。双减政策的实施,无疑对教培行业产生了重击,优质生源的重要性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愈发凸显。教育者和家长在政策的夹缝中,寻找着教育的平衡点,既要减负,又要确保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总结来说,上海的升学圈始终在政策的调整中演变,教育者和家长在不断适应和应对中寻找教育的最优解。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在试图寻找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