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与“好汉不吃眼前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底蕴深厚,人们把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方法总结归纳起来,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名言,直到今天都还在指导着我们。但是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话单独拿出来看觉得十分有道理,但如果放在一起,出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们有时会互相矛盾。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很常见吧。再看看“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也很有道理吧,但发现了吗,这两句话是冲突的!一个是能屈能伸,一个是宁折不屈。到底那句话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矛盾,是因为这两句话是放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的。“好汉不吃眼前亏”,放近来看确实挺屈辱的,比如晋文公重耳流浪各国的时候,一定经常出现吃嗟来之食的情况,他没有怨言,痛痛快快地吃了,好像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但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想象一下,如果他到齐恒公那儿去,人家给他吃喝,但态度不好,结果姬重耳告诉他“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可能早就被砍了,也就不能回晋国成为一代明君了。从长远来看,重耳是有远大目标的,吃嗟来之食在他看来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完成最后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

    再看看“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也是有目标的,只不过他的目标跟重耳不同,重耳是想恢复晋国,而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就想做个真正的君子,觉得没有什么比尊严更重要,包括生命,也包括国家。如果吃了那口饭能让他活下来却当不成君子了,那他宁可不吃。

    总结一下,“好汉不吃眼前亏”和“不食嗟来之食”看起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但只要用对了地方,都不会折损一个人的伟大。这两种人的共同点不是具体做了什么事,而是对信仰、理想和价值观的坚持,对一个人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