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契、令坦、函丈、椿萱在古代都有哪样的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在古代社交礼仪中,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有个原则,即“尊人、卑己”。这种现象在如今社会依然适用,我们在交往中往往会抬高对方的身份,而降低自己的身份,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谦虚的一种体现。下面具体来说。


古代尊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以下五种方式:

一,在对方和对方亲属的称呼中加台、公、尊、令等字。比如兄台、巡抚的抚台,都属于指代性的尊称。称对方父亲为尊父、尊甫、令尊。令尊和令堂要区分开,令堂是称对方的母亲,还有几个称呼:尊堂、令慈。

对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对方的姐妹称令姊、令妹。对对方妻子的称呼很多,常用的有三个:令妻、尊夫人、尊阃。尊称对方的女婿为令婿、令坦。称令坦有个典故,东晋时太尉郗鉴托人去宰相王导家为女儿相女婿,来者回话,王氏子弟都很拘谨,还有一个人坦胸躺在床边的床上若无其事,所以一个都没相中。郗鉴说就看中了坦胸在床上的那个,这个人就是王羲之,后来就把“令坦”作为对对方女婿的尊称,“东床”也由此而来。


有几个与礼俗有关的指代性名词需要注意。椿萱,椿指代父亲,萱指代母亲,文人互相称谓不直接说白话,就用这类词。如问对方母亲的年龄,用“萱龄”。官客、堂客也是一对概念,官客指的是男性客人,堂客指的是女性客人。

二,亲密性礼俗称谓。这种称谓带亲属性,其实双方不一定有亲属关系,如称对方为仁兄、尊兄、贤弟、鲜妹、贤侄。贤契,是老师称学生的密近性用词。

三,前辈有交情的世家或师门之人。称呼与父亲、老师同辈者有:世伯、世叔、师伯、师叔。称同辈者有:世兄、世弟、师兄、师弟。称晚辈的有:世兄。古代对于年长于自己、比自己年龄小的,甚至是自己的晚辈,都可称兄,以表示尊敬。

四,科举士子之间。同科考中者,结成“年谊”,称对方年兄、年台,对方亲属,也加年字,如年伯、年侄等。


五,特殊指代性称谓。有些尊称很让人费解,比如皇帝称陛下,对皇子、亲王等尊称殿下,对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称足下、阁下、尊驾,对老师称函丈、绛帐前等。为什么这样称,现在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因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不敢直接称呼对方,而称呼其旁边的事物,而且称者在其下,是下对上。

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方面:

谦称自己,一般加愚、鄙、卑、敝等字。如愚兄、鄙人、卑职等。称自己亲属中的尊长,一般加“家”字(在世者),对这些词大家不会太陌生如家父、家母、家伯、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是加“先”字,如先父、先母,若对故世的父母仍称家父、家母,就不符合礼制了。

称自己亲属中的卑幼,也就是比自己辈分低的,或是同辈年龄小的,一般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与加“家”字是一个概念。称自己的妻子,称呼相当多,常用的有拙荆、贱内、敝室等。


称双方相关的事务、行为方面,很多用语现在也常用,但千万不能用反了:

问对方的姓,有贵姓、尊姓,询问对方的字,称台甫,自己回答的时候,用贱姓、免贵、草字等词。问对方的籍贯、住处,称贵乡、贵府;回答自己方面的,用敝乡、寒舍等。称呼对方的作品,为尊作、大作,大手笔;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刍稿等。

称对方送的礼,加“厚”字,如厚意、厚礼,表示理解到对方情意的深厚及礼意之重;称自己送对方的礼品,有芹意、献芹、薄礼等用词。芹,是古代沿用下来的一个典故,是指送的东西要跟自己的身份相当。


送对方礼物请其接受,用笑纳、哂纳,表示礼轻;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用语则是愧领、拜领、恭领等。如果说我笑纳了,就不符合礼制。同样,对方到自己家来,要用“光临”,而自己到对方家里去,则称“拜访”。现在用的这两个词,是古代礼俗的延续,但也不能用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