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衙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1
在宋代,衙内通常是指在衙门(官府机构)工作或生活的人员。
衙门是当时的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负责处理政务、司法、文书等事务。
衙内的人员包括官员、胥吏(助理官员)、差役(执法人员)等。

在古代社会,衙内的人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他们代表官府处理各种事务,在民间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
衙内的身份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荣誉和权力,因此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同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衙内也常常被用来指代官僚、权贵等人物。
第2个回答  2023-06-04
宋代衙内是指中国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一些出身显贵,多在官场上有一定成就底蕴的家族的男性成员,通常年轻得意,穿戴华丽,热衷文艺、品茗、赏花等雅致生活,常常沉迷于吟诗作画、书法篆刻等文艺活动中。这些人因为具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修养,往往能在官场上得到机会,进而成为官场上的高官显宦或文化名人。但由于过于沉迷于享乐和文艺之中,有些人也被视为是脱离实际,失去责任感的花枝招展之辈。
第3个回答  2023-05-20
宋朝的“衙内”指的是:宋朝的官家子弟。“衙内”:指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衙内”出自《旧唐书·德宗纪上》:“己亥,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衙内”本是掌理禁衙的官职,唐代籓镇相沿以亲子弟管领这种职务,宋元时便称官家子弟为“衙内”。
第4个回答  2023-05-15
在中国宋代,衙内是指官员家庭中的儿子。这些官员都是衙门中的官吏,因此他们的家庭成员也被称为衙内。宋代时期,官员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官员的家庭成员也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待遇。衙内们通常接受私人教育,学习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同时,衙内们也常常被视为是官僚阶层的接班人,因此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备受关注。
第5个回答  2023-05-22
衙内”一词,最早始于唐代,是宫廷中担任警卫的官员的称呼。

唐末、五代及宋朝初年,各地方割据势力——藩镇,都设掌管警卫的官员,有“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监使”、“衙内都虞侯等(当时“牙”、“衙”同、所以也写作“牙内”)。

衙内

既然是警卫官,自然要选自己的亲信,而最可靠的莫若子弟,所以,衙内一职,多由长官的子弟担任,如五代时李嗣源、郭威等都曾以其养子任衙内职。到宋代以后、世俗相沿,人们就称官家子弟为“衙内”。这时,“衙内”已不再是官职名称,而是象“王孙”、“公子”“少爷”一样的称谓。

起初,“衙内”一词并无贬义。但是,在文艺作品和现实生活中,被称作衙内的多倚仗其老子的权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为人所痛恨。于是,衙内一词有了贬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