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法国美院毕业后可以做哪些工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0
  法国美院毕业后可以做哪些工作?一般来说有以下七个方向:

  1.独立艺术家

  法国的公立美术学院成立的初衷,便是培养对艺术充满天赋和爱的学生们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独立艺术家。通常来说,取得DNAP/DNSEP文凭的美院毕业生,大部分选择成为独立艺术家。

  何谓“独立艺术家”?无论你是从事绘画,摄影,雕刻,或是装置艺术,乃至行为艺术。美院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在艺术观念(concept)上的独立性。是否拥有独特的观念思想;是否能够将其通过独特的艺术方式呈现;是否能够透彻的理解并将自己的创作意识传达给观者。以上三点,是能否成为独立艺术家的条件。

  独立艺术家不从属于任何公司企业或机构,完全的自由人状态,因此在社会职业分工中属于自由职业者的范畴,同样在此范畴的还有医生,律师,商业顾问等。他们以个人公司的身份存在,既他们既是艺术家,同时也是公司的法人。在法国的司法环境下,不可以与企业机构等签订劳务雇佣合同,取而代之的是公司间的合作合同。创作环境宽松,而收入上也是自负盈亏。

  独立艺术家的谋生方式主要通过向画廊出售作品;给艺术或私人机构提供艺术教育课程;完成企业或政府的公共艺术作品订购等。根据独立艺术家的工作范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独立设计师

  公立美院设计系毕业获得DNAT/DNSEP文凭或是私立美院设计系毕业的同学,绝大部分会选择成为独立设计师。设计行业相比纯艺术行业,细分更加明确,商业性更强,所以往往设计系的学生均是以成为独立设计师,创建自己的品牌为终极目标。无论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有行业固定的规则和客户群。

  和纯艺术专业的区别在于,比起独立艺术家的“耍单刀”,设计行业强调工作经验和团队合作。因此,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独立设计师首先需要进入各大公司企业或是社会机构进行实习,继而积累足够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例如,平面设计师可以选择传统的平面媒体或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服装设计师自然会选择一些中小服装品牌作为起步;而室内设计师则更多的倾向于在建筑设计事务所谋求一个机会。

  而成为独立设计师,便是在经验积攒的足够的时候,跳出企业的限定,自己创立品牌。因此,在此之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位有志成为独立设计师的同学,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毕竟设计师的行业里,无数cases积累出的一本漂亮而专业的作品集才是飞黄腾达的大前提。

  所以从就业上来说,设计师通常是从实习生开始,经历职场的蜕变,最后独立出来成为独立设计师。在公司履职过程中,会与公司签订正常的劳务合同,而独立设计师则和独立艺术家一样属于自由职业者,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3.艺术策展人

  艺术策展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职业,“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赢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也就是常设策展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independentcurator”,通常译作“独立策展人”或“独立策划人”。中文“独立策展人”一词,独立策展人在身份上不同于在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常设策展人。

  艺术策展人有两种,一种是隶属于某个博物馆,展览馆或是机构的策展人员,和机构之间是雇佣关系。通常有很多美院的学生选择在博物馆或当代艺术中心之类的机构实习,实习期满如果工作优秀,机构也很可能会继续雇佣。这样你就踏出了“策展人”的第一步。机构策展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艺术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史论。在法国,普通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也许在创造作品的能力上远远比不上美院里的艺术家们。但他们往往都有学院派严谨而扎实的史论研究,这对他们将来为机构策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机构策展人相对应的是“独立策展人”,独立策展人属于自由职业者,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兴旺,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诸如范迪安,高士明等国内独立策展人。

  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策展人则是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60年代左右才开始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较为明显的证据就是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ndependentCuratorsInternational)于1975在美国纽约成立,该机构旨在通过国际巡回展览等相关活动促进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有文章认为瑞士人赫拉德·史泽曼(HaraldSzeemann)是目前艺坛热门行业“独立策展人”的鼻祖宗师。他于1969年在纽约策划的展览“当态度成为形式:作品一过程一观念一情境一信息(WhenAttitudesBecomeForm:“Works-Processes-Conceipts—Situations—Information”)为当代艺术史创下重要坐标,其独特的策展理念和手法同时为“独立策展人”这一新兴专业领域奠立了基本的雏形。史泽曼后来曾任第48、4xx届“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2001年)总策展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独立策展人在西方当代艺术展览策划中已经开始扮演主角,影响力越来越大,权力也日渐膨胀。这些“独立策展人”,游走于艺术家、美术馆、赞助人之间,运用他们的智慧、能力和关系,策划出不少颇具创意和影响的艺术展览。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活跃的西方独立策展人有赫拉德·史泽曼(HaraldSzeemann)、汉斯一沃里奇·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Obrist)等人。

  独立策展人需要有独到的艺术眼光,反传统,反制度的思维角度,同时兼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商业嗅觉。

  4.艺术市场

  艺术市场这里主要说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艺术品的经营者,例如画廊老板们。另一种是艺术家的经营者,例如艺术经纪人。

  在这个行业中,世家子弟不少,有志青年也很多。如果财力上允许,成为画廊老板,拥有自己特别格调的画廊也是很多艺术人的梦想。画廊老板作为一个高级职业,并不是从美院刚毕业的学生能立即从事的,这个职业看似一心向钱,实际上涉猎面则异常广泛。最重要的几项能力主要是“Histoired‘art”艺术史论和“marchéd’art”艺术市场,这是一个典型的把审美和商业结合起来的工作,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和思维很难驾驭。有志于从事这个职业的朋友,可以在毕业后从画廊的实习生开始做起,学习如何鉴别好的艺术品,如何和大量的客户打交道,以及如何组织小型画展和艺术沙龙等。

  另一个部分是艺术经纪人。艺术经纪人存在于和艺术相关的多个行业,无论是演艺圈,设计圈还是艺术圈。从本质上说,艺术经纪人这个行业属于公关和中介性质的行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们需要有人能够将他们的才华发掘出来并且向大众展现。一个优秀的艺术经纪人,不仅需要有伯乐的眼光,还需要有邓文迪式的情商,能够周旋于画廊,企业,出版社等客户间,为艺术家牵线搭桥。他们也需要有清晰的头脑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艺术经纪人,他的手下可能掌握着复数的艺术家,他就像牌桌上的赌徒,面对一个Projet的时候永远要清楚应该用手上的哪张牌来应付。艺术经纪人的收入方式来源于与独立艺术家们的分成。

  5.艺术评论家

  艺术评论家或者我们也可以叫他们“批评家”。这是一群专门从事各类正在发生的各类艺术进行评论的专家。艺术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艺术评论家,艺术评论家的辛勤劳动对艺术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既有助于解决艺术评论家的经济问题,也有助于其明确自己的职能与提高评论水准。

  很少有纯粹的“批评家”的存在,往往是行业专家,业者或是大学教授。因为批评作品的本身,需要作者拥有海量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论点论据,更重要的是学术声威。他们是艺术的强权者。有志在这个方向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需要在艺术理论研究着重发力。通常来说,比起美术学院,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普通大学更适合喜爱艺术理论研究的同学们深造。同时大学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文献和资金支持艺术评论家的研究。艺术批评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高校提供的学术经费和稿费。

  6.艺术教师

  艺术教师是很多艺术生毕业后的选择之一,教师这个职业的门槛跨度很大。无论你是带带高考班还是美院的博士生导师,都算是从事艺术教学的教师范畴,但他们所需的能力要求和收入来源则天差地别。在法国,要成为正式编制的老师是非常艰难的过程,除了需要拿到国家认可符合规定的文凭外,还需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认证。编制内的教师待遇大于等于公务员。而普通的代课或是机构教师则不属于这个范畴,他们或是和机构有雇佣关系,或是以自由职业的身份往来于多个机构进行教学。

  7.艺术总监

  艺术总监是一个职位名称,这里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他是一个上位的并且对知识面要求相对广的一个艺术相关职业。艺术总监最早走入大众视野主要是在时尚行业。比如大名鼎鼎的“老佛爷“,香奈儿的艺术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黑色墨镜配着一丝不苟的白发和笔挺的紧身西装。抑或美国版vogue的主编安娜温图尔,永恒不变的波波头搭配时尚优雅的着装。他们手上握有非常大的权利。

  艺术总监相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拥有左右品牌审美品味作用;同时,他们也握有手下设计师或是艺术家们作品的生杀大权。作为一个上位职业,他们既要有画廊老板的商业嗅觉,也要有艺术经纪人的独到眼光,同时还必须有艺术批评家扎实的艺术修养。最后,他们还得要能接地气,因为他们并不是老板。所以圈子内,无论是服装企业,知名画廊抑或大型出版社的艺术总监给我的感觉都是较为年长,波澜不惊的。在艺术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后,带着一身的经验,洗去铅华才能立于这个位置。英文俗语有云“NoblessOblige”,所谓“位高者责重”。因此这个职业的高薪与风光也绝不是白白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