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柳人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古文翻译 红柳人

在乌鲁木齐的山中有红柳人.牧马的人总是能看见有小小的人,高一尺左右,男女老幼,全都齐全.每遇到红柳花开花的时候.小人们就折断柳条盘成小圈,放头顶上,成一队队列来跳舞.声音呦呦如象吹奏曲子.有的跑到人们的帐篷里偷东西吃.让人阻挡住了,就跪地上哭泣.抓着它了,就绝食而死了.要是放跑它,它一开始还不敢立刻快跑,漫漫走几尺的距离就回头观察,要是还是追着呵斥它,那它还是跪那哭.等离开人比较远了,估计人不能追它了,才跨越山涧而去.但是它们的群体居住的大的巢穴,始终不能找到.

这种东西不是木魅,也不是山里野兽,估计是僬侥---古怪特殊类型吧.不知道叫啥,就是形状象小孩,喜欢头上戴红柳.就叫它红柳娃.邱县的丞天锦,因为来巡视牧厂,曾经得到一个,把它制成木乃伊,仔细看它的胡须毛发和人没两样.所以就知道<;山海经>;所说的"婙人"真是确实是存在的.有极小的必定有极大的.<;列子>;所说的"龙伯"之国,也必然是确凿存在的啊.

著:帖附,戴着.则,就也. 絷,逮捕.桎梏.遽:时间短,快速.顾,回头看也.腊,名词用如动词,使之腊,做成肉干.凿,确凿也.

2. 唐彦谦《垂柳》译文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绊惹春风别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

“绊惹”,撩逗的意思。象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

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不老实道来,而要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笔。

明杨慎《升庵诗话》举了唐宋诗中用“惹”字的四例:“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碧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六宫眉黛惹春愁”(孙光宪),说它们“皆绝妙”。其实,唐彦谦的“绊惹”,列入“绝妙”之中,当亦毫无愧色。

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

这里,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一问,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

“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

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 *** 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

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不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彦谦稍早的诗人曹邺,他在《捕鱼谣》中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是直陈时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讽刺的对象,同《捕鱼谣》一样,但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用事隐僻,讽喻悠远”(《升庵诗话》),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

写法上,唐彦谦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垂柳的妩媚多姿,别有情韵,却无不写得逼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增补诗话总龟》引《吕氏童蒙训》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

《垂柳》的妙处,正是这样。 杨慎在评论唐彦谦《垂柳》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

(《升庵诗话》)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诗人“咏柳而贬美人”的实质。

3. 写“柳树”的文言文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赠柳 李商隐(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唐)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柳 李商隐(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江边柳 雍裕之(唐)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杨柳枝词 白居易(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垂柳 唐彦谦 (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如梦令·咏柳 曹雪芹(清)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杨柳枝词 厉鹗(清)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兰陵王·咏柳 周邦彦(北宋)

柳阴直,烟里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高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没有文言文,只有古诗词!

4. 唐彦谦《垂柳》译文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绊惹春风别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绊惹”,撩逗的意思。象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不老实道来,而要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笔。明杨慎《升庵诗话》举了唐宋诗中用“惹”字的四例:“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碧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六宫眉黛惹春愁”(孙光宪),说它们“皆绝妙”。其实,唐彦谦的“绊惹”,列入“绝妙”之中,当亦毫无愧色。

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这里,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一问,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 *** 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不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彦谦稍早的诗人曹邺,他在《捕鱼谣》中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是直陈时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讽刺的对象,同《捕鱼谣》一样,但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用事隐僻,讽喻悠远”(《升庵诗话》),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

写法上,唐彦谦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垂柳的妩媚多姿,别有情韵,却无不写得逼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增补诗话总龟》引《吕氏童蒙训》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垂柳》的妙处,正是这样。

杨慎在评论唐彦谦《垂柳》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升庵诗话》)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诗人“咏柳而贬美人”的实质

5. 纳兰性德的《雨霖铃.种柳》的原文注释是什么

横塘如练,日迟帘幕,烟丝斜卷。

却从何处移得,章台仿佛,乍舒娇眼。

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

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蒙蒙度双燕。

回阑恰就轻阴转,背风花、不解春深浅。

托根幸自天土,曾试把、霓裳舞遍。

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剪。

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上片写诗人眼前之水塘边,庭院里,夕阳下的弱柳依依,说它移自“章台”,这就暗暗透露所思对象的情境,再以“碧雾蒙蒙度双燕”之景点出相思之意。下片以“背风花”反衬弱柳多情,又接以“托根幸自天上,曾试把、霓裳舞遍”,照应了“何处移得,章台仿佛”,同时寓有所思于深禁中的隐情。“百尺”句以下又回到眼前景与其此时梦幻般的联想。人物合一,含思隽永,低徊缠绵,令人回味无穷。

《雨霖铃·种柳》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题作“种柳”,其实是“种情”,种下相思相忆之恋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6.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译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公北征①,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桓公北征:桓公,名桓温,东晋人。北征,指北上伐燕。

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③十围: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一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

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译文桓公北伐,经过金城时,看见以前他做琅邪内史时所种下的树,现在都有十围那么粗了。

他感慨地说:“树尚且长得这么快,人又怎能忍受(得了岁月的消磨)呢?”把着树枝,拿着枝条,感慨地落下了眼泪。品鉴岁月如流水,转眼树就长得很高了。

而人也就随之变老了。树十围以成材,而自己老了却功业未成。

想来的确令人伤感,特别是一个想建功立业的人。

7. 文言文《柳》的翻译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文言文《柳》的翻译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译文】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就没有袅娜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蝉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总之,种树不只是让眼睛娱乐,还能使耳朵愉悦。眼睛有时却不能娱乐,因为人躺在卧榻上;耳朵就没有什么时候不愉悦。 鸟鸣中最可爱的,不在于人坐着的时候,却偏在于人睡着的时候。鸟音适宜在早晨听赏,人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正是它单单适宜于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鸟儿防备射猎,没有哪个时候不是这样。过了卯时辰时之后,人们都起床了,人们起了床而鸟就不能自在安宁了。忧虑担心的念头一萌生,虽然想要鸣叫都不能,鸣叫起来也一定没有动听的声音,这是它(听赏鸟鸣)不适宜在白天的原因。早上人们却都没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尽情表现它(善于鸣唱)的本领。况且舌头憋了一夜,心里痒痒的只想一展唱技,到这时都想摆弄歌喉了,所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它(听赏鸟鸣)适宜在早晨的原因。庄子不是鱼,能知道鱼儿的快乐;笠翁不是鸟,能懂得鸟儿的心情。凡是啼鸟鸣禽,都应当把我当作它们知己呀。 种树的乐趣有多种,但是它对于高雅的人不便的情况也有一个:枝叶繁茂,不透月光。阻隔着月亮而不使人看到(月光),这是它无意而造成的过错,不值得责备它。然而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无心罢了。假使在种植树木的当初,预防到这一点,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就都能得到它的好处了。

8. 描写柳树的古文言文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赠柳 李商隐(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唐)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柳 李商隐(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江边柳 雍裕之(唐)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杨柳枝词 白居易(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垂柳 唐彦谦 (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如梦令·咏柳 曹雪芹(清)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杨柳枝词 厉鹗(清)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兰陵王·咏柳 周邦彦(北宋) 柳阴直,烟里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高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没有文言文,只有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