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202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7

  教案如何才能把内容写好,如何用教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2022(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掌握基本的单位换算方法。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间是什么关系?角和分之间呢?

  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1元=( )分

  学生填空以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愿意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理解换算方法

  师:有几个同学托老师帮他们买卡片,卡片买回来以后,还剩了一些钱,你们看,剩了几元几角?

  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出示:1张1元的纸币和2个1角的硬币)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2角

  师:每个同学要退还3角钱,我该怎么办呢?(把1元钱换成10角)

  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原来的1元钱变成了10个1角钱)

  师:原来的1元2角钱就是现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换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来的2角就是12角)

  板书:=12角

  (2)练习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验证一下、

  订正时问:这道题应该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学例6

  (1)理解换算方法

  师:小芳攒了一些零钱,你们帮她数一数,一共是多少角?

  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出示:15个1角的硬币)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5角

  师:妈妈怕小芳拿着不方便,就帮她兑换了一下,请你猜一猜兑换以后,小芳手里是几元几角呢?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进行验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随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10个1角换成1元)

  师:15角就是几元几角?(板书:=1元5角)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把15角换算成几元几角。

  (2)练习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验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x页做一做

  第1题: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订正,重点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第2题: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汇报。

  订正时,对“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1元-8角=”这道题要让学生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2、利用换算关系摆指定的钱数

  老师说钱数学生摆学具:(要摆换算以后的钱数)

  如,师说:1角3分 生摆: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单位换算)

  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2022(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2022(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x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出示人民币图)带雯雯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图片)普通计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请帮雯雯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学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20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最后就等于220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1:因为把120看作100,300多减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为把235看作200,300多减去200,还剩下100多。

  学生2:也可以这样想,23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100多元,刚才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后剩下105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最后还剩105元。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教师: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4的头上记个小“√”,也不会忘了。……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元,(出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1:和估算结果对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结果也是400多,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2:估算不够精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xx页“试一试”

  2.第xx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2022(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能力。

  3、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学生们的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前边所学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小数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份午餐

  你喜欢吃哪份午餐?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午餐也很有学问,你们想不悳知道到底有什么秘?

  二、分析比较

  请同学们看一个11岁左右的儿童,午餐大约需要蛋白质33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以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成分。

  你有什么想法?

  让我们看一看我们所吃的食物当中各个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出示:每100克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三、计算两份午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比较一下哪份午餐达到了标准?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你说一说。

  动笔计算。

  四、总结

  看来我们真的不要小看我们的午餐,要想健康的成长就不要挑食,要合理营养配餐。

  五、作业

  计算自己的午餐,向家里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