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能做点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01

昨天的中心校会议,要求写下一段工作计划和措施。我觉得没有必要改变原来固有的计划,将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进一步开展即可。

这里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依我这些年的了解,目前农村教育,出现的许多现象,虽说有社会现状原因,但更多的是思想认识问题。

02

有一种现象,就是越穷的地方孩子越多,越多的孩子家庭越穷。

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要进行封闭式管理,要求本学期不能住宿的家长说明原因。

开学后,几个家长一起来找我,说他们的孩子不能在学校住。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我知道,他们就是对现在学生刻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家庭困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点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

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他们的思想里,已是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有特别顶尖的学生,才能上重点大学。

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随便认识几个字,学点东西就行,将来怎么也能吃碗饭。

一些孩子喜欢集体环境,渴望和小伙伴多交流,但家长硬是不让学生在学校住,学校只能望洋兴叹。

这些年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民生的大力关注,尤其是重点扶贫,早已没有孩子上不起学的情况。

许多学生家庭状况比较好,电脑手机普及到各家各户,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

穷家富养孩子,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孩子从小被溺爱,不爱吃苦,也找不到学习中的乐趣。

上课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坐在教室熬下课,心不在焉,学习没有主动性。

03

许多新入职教师,不愿意忍受乡村教育的孤寂,找门路托关系调往城里,乡村教师更换频繁,就像走马灯。

教师一直在等待机会走,不安心于工作,没心思在课堂改革上下功夫,乐于灌输式。

教学多年,教材早已滚瓜烂熟。45分钟时间内,只要课堂秩序好,自己把内容卖完即可。

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听,是否接受的了,是否真正学会了,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反正教学任务已经完成。

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长期以来一直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漠视。

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如善于语言表达的,善于妥善处理同学之间关系的,善于组织同学搞活动的,有音体美天赋的等,积极性受到压抑。

对教师评价方式片面。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学生的分数,对学生的严卡是教师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和学法的创新,普遍被认为是理想状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04

以上这些问题,国家早已特别重视。近几年乡村教师补贴,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等,就是中央很具体的政策。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不能坐等顶层设计。必须根据现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

05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小组学习,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不失为改变现状的一种手段。

每个班内,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是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结合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分成的。

各个小组的力量均等,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互相竞争,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争胜心。

各小组的得分,每节上墙,周末总结,并评出冠军小组。月底,将每个小组的得分,结合每个学生的表现,得出每个学生的综合得分,上墙公示。

学生通过公示表,很清楚自己这一个月的表现,了解自己得失的原因,分析对手的优缺点,开始谋划下个月争胜方案。

这样互相争胜的局面一旦形成,还愁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

06

老师讲学生听下课时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课堂模式,必须摈弃。

本学期的课堂,学校强力推进“五步教学”,就是上课后一般遵循五个步骤。

一是处理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并导入新课。

二是出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对学和群学,最后不明白的,寻求老师的帮助。

三是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是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精讲,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拓展。

五是进行当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状况,做出在课下查疑解惑的计划。

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策略。但无论怎么改变,一节课下来,没有什么学生活动的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07

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

不是看教师讲的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的是否生动,看每个学生是否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是否有创造和发明。

更加注重过程管理,不能等成绩出来后,再做出相应处理。那时,即使处分再重,也是于事无补。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应牢固树立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或者说就是超市里的售货员。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文本让学生去总结。

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

不要怀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许多时候,把问题放给学生,也许得到的结果,比我们预计的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