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读托马斯·品钦的《V》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3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读托马斯·品钦的《V》
戴从容
在美国历史上,六十年代被称作“道德沉沦”的年代,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失控、最 大胆、最狂妄、最不羁的年代,避孕丸、超短裙 和性解放正是在那个时代出现的。而同时吵睁黑 人民权运动、反战、校园运碰搏言论自由也在那个时 代交叉上演。应该说,不管那个时代曾如何 地光怪陆离、惊世骇俗,不管这代人成熟后对 自己的过去做了怎样的反思和忏悔,这段历 史已经在美国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要 了解当代美国文化,就不能不熟悉这个动荡 的年代。
托马斯·品钦的《V.》就是一部表现美 国青年反文化的作品。虽然故事发生在二十 世纪五十年代,但出于艺术家对社会发展趋 向的敏感,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实际更接近六 十年代。在《V.》中,品钦塑造了一个被称为 “全病帮”的群体。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 个群体的成员都是那些脱离了正统社会生存 轨道的失败者、失意者,被那个崇尚成功和权 力的社会视为病态,是精神病人或活死人。
在品钦的作品中人物多半都是各种“失败 者”。他虽然并不歌颂他们,却通过对那些 “成功者”的讽刺表明自己至少并不认为这 些失败者真如社会所认为的那样低人一等。 因此,有的评论者认为品钦“是描写那些被 忽略了的人、被遗弃的人的最伟大的作家。 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他对我们常常不加批判 就接受了的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值得称赞 的和应当抛弃的观念提出质疑。”
除了奇异唱片公司的老板鲁尼·温森姆 (温森姆也只是作为女作家梅菲娅的丈夫混 在“全病帮”旁祥中,并最终绝望得企图跳窗自 杀),《V.》中的这些“全病帮”成员都是些只 听从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的不成功的艺术 家,或是热衷于性爱的女性。也就是说,他们 都服从本能的欲望而不是受利害关系的支 导。对本能欲望的纵容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对 自我的忠实,对功利社会的反叛。由于只依 个人意愿而行,他们的举动中带有一种疯狂 的色彩,同时也注定他们无法在这个世界上 取得成功。
画家斯拉伯具有才华,但只画丹 麦奶酪酥皮饼;梅菲娅聪明得能创造出一个 世界,却呆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小 号手斯费亚一直在演奏、录音,然而始终停留 在社会的下层;剧作家拉乌尔为电视写剧本, 却迷恋于西部片和侦探故事;埃斯特做整形 手术,反而成了这个伤害她肉体的人的情人; 弗格斯·米克瑟莱迪安能够制作精妙的电 路,却把电路埋在自己的皮肤下……。不过, 正如普鲁费恩坚持说自己是一个“笨人”,并�9�9167�9�9 万方数据 且坚持做一个“没用”的笨人一样,“全病帮” 这些坚守个人本能和意愿的失败者,却比那 个被权与利异化了社会中的“有用”者更让 人感到具有人性,更加温情,这一点在埃斯特 要去巴西堕胎,“全病帮”的成员拿出自己身 上虽然不多但是全部的现金筹足路费这个情 节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对这样一批人,品钦既同情又为他们感 到悲哀,因为他认为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任何 有价值的东西。书中通过牙科医生艾根瓦吕 的眼睛,对“全病帮”,或者说美国五六十年 代的青年人缺少创造力的本质做了深刻地揭 示: “如果他们都是流浪汉,但仍在向社会 提供有价值的艺术和思想,唔,那将很好。 ……然而他们无所成就而只是谈论,而且谈 论得不那么出色。有些人,如斯拉伯,确实做 了他们所声称的事:出产了实际有形的作品。 然而是什么作品?《丹麦奶酪酥皮饼》。或 者是这种为了技巧的技巧——紧张症表现主 义。或者是对于他人作品的拙劣的模仿。 关于艺术仅此而已。那么思想呢?全病 帮发展了一种简略的表达方式,藉此他们可 以陈述于他们有用的幻想。在锈匙酒吧的交 谈变成了以某些方式联系起来的专有名词、 文学典故、批评或哲学术语。你是聪明的抑 或愚笨的取决于你如何排列组合由你支配 的‘建筑积木’。他们的‘入局’或‘出局’取 决于他人如何反应。然而积木的块数是有限 的。 ‘毫无疑问,老弟,’他告诉自己,‘如果 没有别的有原创力的人出现,他们在将来的 某一天一定会溃不成军,那之后又是什么?’ 到底是什么?这种排列又排列是腐朽,穷尽 了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后便是死亡。”
死亡是品钦为这些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波 希米亚群体安排的结局,这一点使他不同于 �9�9168�9�9 比如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 人》中对波希米亚艺术家的肯定。造成两人 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品钦自己对世界的 悲观看法。在书中品钦讲了一个故事,实际 是对世界的寓言:在一条已经严重倾斜、正在 下沉的船上,船长和水手们都已经死去,只剩 下一名水手慢慢与船一起沉没,在这个过程 中他一直油漆着这条船。在品钦看来,世界 正如这条渐渐沉没的船,终将走向毁灭。人 们以为他们在努力工作,实际上包括“全病 帮”在内的整个社会正如那个水手,不过是 在无用地粉饰着毫无希望的现实。
用这样一群人作为故事的背景来代表社 会,充分体现了品钦对他所处的世界的看法,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品钦在这个阶段为什么对 这个社会采取了坚决不介入的立场。而在这 一背景下,品钦通过两条线索塑造了两种人 生态度:一种是由普鲁费恩所代表的听天由 命的消极的生存方式;一种是由不懈地追踪 着V.的斯坦西尔所代表的对人生终极意义 的积极探求。与这两种人生态度相连的是对世界的两种不同的看法,后者认为世界存在 着一条终极的线索、原因或目的;前者认为一 切都互不相关,是偶然的存在,人则是被抛到 这个荒诞世界之中的溜溜球。
普鲁费恩一直把自己称作“溜溜球”。 所谓“溜溜球”就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地机 械摆动的人,比如普鲁费恩坐在地铁里在两 个端点之间做着实际上没有前进一步的来回 摆动。他的生活不是朝向某个顶峰、目标,甚 至也不是像“在路上”的垮掉一代那样追求 流浪本身。他只是毫无意义、毫无意愿的机 械地重复着。对这种处境,普鲁费恩虽然不 能说乐在其中,但也并不反抗,而是采取听天 由命的态度,接受无可逃避的现实。在书的 结尾部分普鲁费恩的女友之一布兰达试图从 积极的方面对这种生活做出解释,称在各点 之间的摇荡毕竟使普鲁费恩获得了经验,但 普鲁费恩对此的回答是,“我什么该死的东 万方数据 西都没有学到”。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彻底 无意义的荒诞生存,连体验都没有。
普鲁费恩的这种“溜溜球”的生活方式 虽然一定程度上是有意的选择,但从根本上 说是被动的,因为普鲁费恩之所以走到这一 步,是因为他知道“无生命的物体与他不能 和平共处”,他总会不小心将自己弄伤,或者 说遭到来自无生命世界的袭击。在品钦看 来,整个世界正一步步走向物化和无生命。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化的世界里,即便普鲁费 恩愿意与之和谐共处,也注定要失败,这可以 从他一次次走人社会又一次次被抛回到原来 的轨道上看出来。到小说的结尾,他依然没 有工作,孤身一人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就像 开头时一样。不过有趣的是,他这样一个 “无用”的、而且小眼睛的胖胖的人,却是书 中一个又一个女性爱慕的对象。品钦对此未 做解释,不过从书中的情节我们可以大致推 断出,普鲁费恩之所以无法与这个物的世界 和谐,是因为他身上还有比较多的人的东西, 而女性们爱的也就是他身上的人性。爱是品 钦为这个物化的世界留下的一笔柔情,但是 这个爱却又被异化为蕾西尔对她的跑车的手 淫,或者梅菲娅所解释的每晚性交五六次。 小说中有个叫菲娜的少女曾经试图用爱来引 导一批自称花花公子的青年走向纯洁,最终 却被他们轮奸。爱在这个物化的世界已经被 扭曲,所以普鲁费恩像拒绝“有用”的生活一 样,拒绝爱。
与普鲁费恩相对,另一条线索的主人公 斯坦西尔选择的是一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