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坚持科学家的信仰与科学精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21
就看我们如何理解“信仰”,科学家有信仰,并不意味着科学家信仰的是“神”或是“上帝”。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可能会被自然界的和谐一致的图景所震撼,因此产生出对于自然界的敬仰之情,这种感情会激发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激情和热爱,也可能和信神者对于神的感情有相似之处,但不代表科学家就和信神者关注的是同一个对象。同样,即便一位科学家表示,大自然的高度有序化是一种智能的体现,也并不意味着这个高度智能化的体现就同信神者的“上帝”完全划等号,在情感上,科学家会有这种认同,但是在实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除非理论需要,科学家是不会在自己的科学理论中设定一个“上帝”的概念,当年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何他的理论中没有上帝,拉普拉斯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所以,科学家在情感上接受一个智能化的上帝,和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否定一个神学意义上的上帝,两者并不存在矛盾。
进一步说,科学研究强调的是”科学精神“的贯彻,何为科学精神,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对”科学的精神气质“做过如下概括,即普遍主义、共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件的怀疑主义。普遍主义意味着科学理论不因为不同科学家的民族、国家、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公有性是指科学发现属于科学共同体乃至全人类共同所有,无私利性是指科学家本人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拓展知识而不能为个人谋取私利,而有条件的怀疑主义意味着允许不同的科学家从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对现有科学理论进行怀疑和批判。这四条被称为”默顿规范“,长期来备受学界关注,批评、赞同者不乏其人。但是默顿在这四条规范中的确指出了科学精神的部分本质属性,即科学知识最求的是最大限度的客观有效性,并且接受相当程度的批判性的质疑,这和宗教信仰中的对于上帝的感情是相矛盾的,因为信仰的大前提就是对于上帝的无条件的接受,没有这种情感上的接受,信仰便无从谈起,信仰上帝者从来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也不会对上帝的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这和科学家对于科学理论的怀疑精神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情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