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闭、不改造、不颠覆”的神秘烟酒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在这个弱肉强食、互联网改造一切、颠覆一切的时代!有一个产业却显的很另类,它的产业市值很大,空间很强,其售卖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是无孔不入,但它却很传统,售卖很传统,销售很传统,在这个电商侵蚀各个产业的时代,它也仅被分食了不到10%的市场份额,而这个产业就是寄生在烟酒产业背后的烟酒店。

无论你生活在哪个城市,你都能城市角角落落看到烟酒店的身影,店铺一般不是很大,人流量也少的可怜,每天就静静的开在那里,一连多年都不会倒闭,无论当地商铺的租金如何上涨,这些看似古老、呆板商业模式的烟酒店却生活的很安逸,并且很富足。甚至大部分的经营者每年都能实现几十万到几百万的营业额,10%-20%的利润实现,算不上一份大产业,但却鲜见赔钱、倒闭,皮革厂大甩卖的景象。

计划经济下的蛋-烟酒店

烟酒店缘何可以拥有这样的生存态势?其根本的原因是源于白酒零售的计划经济。在80年年代,国家正式开放13种名烟名酒销售价格,对白酒的价格管制逐渐放开,白酒行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零售渠道首次进入白酒这个古老行业。但在那个时代,无论是现在的茅台、五粮液还是区域白酒品牌,都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零售渠道,最大的售卖是源于企事业的消耗。

而为了满足渠道+品牌的双面建设,白酒品牌开启了专卖店的模式,并开始在全国进行专卖店的渠道建设,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也开始自主建立自身的专卖店体系。在那个白酒三剑客(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属于硬通货的时代,品牌专卖店迎来了近十年的黄金增长期,而这个“春天”伴随着国家的八项规定发生了改变,在限制高端消费之后,曾经遍布全国各地的专卖店纷纷转型,在酒的营业基础上加入了“烟+茶”的品类,成为了我们现在遍地可见的烟酒店。

真正催生烟酒店的并不是头部品牌的推动,而众多区域、小型品牌的驱动。首先它们自身并不具有覆盖全国市场的营销与零售能力,而这种小型烟酒店就成为了最前沿的销售渠道阵地。同时一家烟酒店最大的投资实际是牌照的申请,而牌照这种稀缺性也让烟酒店有了很大的政策保护与区域保护性,“以烟养店,以酒+茶+日常饮品逐利”成为了这个产业的标准结构。

据统计,仅河南省商丘的一个夏邑县就有近10万人从事烟酒店生意,并以批发+零售+清理长尾商品的模式占据着酒类零售的最主要渠道。而这种看似粗暴的销售模式吨数至少仍占据着白酒零售的九成市场。更重要的是,小型烟酒店的利润率甚至比专卖店更高,“它们往往有一部分固定采购客户,同时也有一批散客,而散客喜欢购买百元甚至五十元以下低端白酒,虽然价格低,但利润可能比一些高端品牌更高。“开一单,吃三天”是这个行业暴力的显著特征。

不被改造,难以颠覆的烟酒店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这个电商巨头掌握天下生意的时代,烟酒店这个渠道却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意志力,不被改造与颠覆。如果说目前烟酒店唯一被颠覆的也只有扫码支付这一个环节。可以说,在目前中国烟酒业的流通体系中,小型烟酒店“垄断”着线下零售终端。

烟酒为何没有走上快速消费品的模式,这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性,正如同那句老话“烟酒不分家”,这两者不仅在属性上都是上瘾的产物,其特性上也具有很多其他消费品不具有的特点,比如文化性以及区域性,甚至部分具有收藏的特点,所以不同品类的烟酒在销售终端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售卖模式,而这也就注定了电商平台很难像改变其他品类一样改变烟酒的销售生态。

此外,烟酒的源头企业对线下渠道的重视也大于线上,这源于长期的习惯思维所致,同时如果这门生意在生产、售卖环节都没有问题,源头企业又何必自断臂膀呢。所以在这个电商、去中介化的时代,烟酒产业却显得很另类。以电商的便捷而言,烟酒店密密麻麻的网点并不逊色于电商的便捷,甚至更加出色,而烟酒临时购买的消费习惯实际也与电商的模式不符合。而在去中介化这个维度,去中介化的最大意义是利益空间的缩短,但这对于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品类而言,显然也是难以推动的,因为酒企+经销商的组合已堪称是半百夫妻,感情深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撼动的。

烟酒行业虽然古老且传统,但也在积极改变。从茅台牵手中兴、泸州老窖与华为达成合作、五粮液携手IBM,这些大佬正在积极的拥抱时代的变化。以五粮液为例,其在2018年就加速了“五粮e店”在全国的布局,并与中国酒业协会、电子 科技 大学、浪潮集团加快推进中国酒业大数据中心建设,而IBM的合作更是希望可以助IBM领先的云计算、认知技术、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助推五粮液公司的营销和管理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的精准定位、精准研发和精准营销。

但从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烟酒店这种特殊的神秘存在短期还难以改变,如果把现在所谓的烟酒电商销售平台、扫码支付视为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那烟酒行业还只是一个披着数字化外衣的古老行业,其本质并未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