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5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夫妻同姓姓,平时感觉不到什么,但在碰了红白喜事时,确实尴尬,不知怎么署名,死后立碑也给后代带来难题。

(古墓碑图)

旧时同姓氏之间也有联姻的,但民间传统观念认为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既是联姻,免不了男方女方家庭要来往,正常来往倒没什么,遇红白喜事时,就麻烦了。如岳父母大寿,旧时,女婿是要做对联和牌匾,才能体现对岳父尊敬和家里的风光。岳父母去世的时候,现在送花圈,过去送祭帐布。与打花圈一样,祭布也要展开,像打旗帜一样要举起来,展现在人们面前,上面贴了落款的纸条。因是同姓,落款时,前款与后款会出现相同的府第名称,就会闹笑话。同样,夫妻去世后,要立碑,碑上要写碑文。如果不是合葬,丈夫的还好写,妻子的就碑文就成了问题。

(妇人墓碑图片)

旧时,早先有的人家用宗府和宗氏来代替姓氏,避开这种尴尬,但后来发现不对,女的还好,男的跟别人姓了,那不是出卖祖宗了。因宗姓为百家姓之一,姓氏的人虽少,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后来男的落款就不用宗府之称,加了一个字,称宗亲府,意思是同姓姻亲。女人的姓氏无所谓,所以碑文依然用沿用宗氏之称。即“某门(府)宗氏某某老孺人之墓”,合葬用的是一块碑,格式也是两竖排,内容男的用真实之姓氏,女的则用宗氏。

有的地方则不同,因家族群居在一起,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姓联姻时,儿媳嫁过来后,立即改姓。一般改为与婆婆同姓,还有的改为与岳母同姓,这样就巧妙地避开了夫妻同姓。还有的则改同音字为姓,如杨姓改阳姓,陈姓改成姓,刘姓改留姓等等。去世后的碑文也就不是问题了。

(乡村墓碑图)

现在同姓氏之间联姻就更有趣,特别是现在正值独生子女结婚的高峰期,同姓结婚被认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在依然以男方姓氏为主导的今天,同姓结婚的夫妻就不会在儿女姓氏上发生争执,跟谁姓也都不会错,夫妻只有一个姓。至于这批独生子女同姓夫妻百年后,如何立碑,那是将来的事,相信他们的子女会有智慧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我们陈姓是全国第五大姓,经常有过这种夫妻同姓的现象,按照我们风俗习惯的处理方式就是:“陈某公和宗氏妈”,中国文字就是博大精深变化多方,因为宗氏妈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同姓,为了避开同宗同姓的不便就使用“宗”字,这样一来既合理又可以避忌。

还有一种情况也顺便说说:有的人在生前因故早逝没有娶上老婆或根本就没有娶妻,死后在祖祠的神主牌上孤零零一个人略显凄凉,后人子孙也可以在神主牌上给安排一下,这个就写上例如:陈某公和福氏妈,福氏者就是无中生有的意思,只是用来美化装装门面而已。

在我们这通常一看神主牌或者碑文就会明白,宗氏者就是同宗同姓,福氏的话就是根本没有娶妻。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宗氏这种方法之外,其他姓氏还有另一种方式,例如:王姓的人他们会把王字加上一点成了玉字,他们的规矩玉氏者其实就是王氏的变通方式,还有其他的各种变通方式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有时真佩服先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往往一字之差就满盘皆大欢喜!

过去异姓通婚,墓碑的碑文是×公△氏,封建的宗法制度要求死者夫妻的姓是不准相同的。但时代在前进,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不少夫妻属同姓通婚,那么,在书写碑文时就男的用其姓,而女的用“仝氏”或“宗氏”代之,既避免姓氏二字雷同,又暗喻是同姓通婚。据传南京王氏宗族,方圆几十公里同姓通婚,墓碑上都用“王公”、“玉氏”的字样代之……神主牌的称谓及格式基本同墓碑一样,不同的是神主牌尊其祖考可曰“府君”。朱子家礼曰:无官爵者俱称府君,也称处士府君。府君乃人子尊祖考之辞也。

如姓李陇西氏姓张清河氏

夫妻本就是两个人嘛!两个人就是两条魂灵字位嘛!与同姓有什么关系?由他们的子孙名誉去立碑字去写嘛!不懂写就不懂写,多此一问!

男:公元故X寿显考X公讳XX之墓

女:公元故X寿显妣X母X氏之墓

这样不是得行了!但是写此灵位墓记是有一个规矩的,俗称:黄道尺!不然会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