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主题介绍:

  3-4岁的幼儿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好奇,小汽车在孩子玩具中是必不可少的玩具之一,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男孩子,对汽车的种类、特征、功能更是十分感兴趣。针对幼儿的爱好,我们适时地开展了《小司机》的主题活动。

  另外,现在的孩子家里条件普遍比较好,家中有车的幼儿很多,孩子们对于车子接触更多了,且有了一定的感知与了解。社会特殊车辆等等这些充满异同的车辆,引幼儿遐想,令幼儿着迷,激发着幼儿去观察、去发现,不断丰富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各种活动,既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也丰富了他们各方面的经验。

  孩子们对于每天都看见的红绿灯、横道线等交通标志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孩子们对于出行安全和特殊车辆的相关经验是很零碎的,有的认识是不规范的,需要教师在主题中为孩子梳理、丰富相关的经验。我们希望通过“小司机”主题的开展,让孩子们在玩玩、画画、看看、做做、讲讲中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标志和一些特殊车辆,愿意遵守基本交通规则,拥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

   内容与要求

  了解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体验出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重点关注:

  1、情感和态度方面

  愿意遵守基本的出行安全规则,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感兴趣。

  2、认知与能力方面

  1、了解马路上简单的交通标志和安全乘车的规则。

  2、初步认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并了解相应的电话号码。

  3、表达与表现方面

  尝试通过语言、绘画、音乐、游戏等形式表达表现对各种车辆的喜爱和对于基本交通规则的认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准备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

  2、磁铁、记录板、纸笔人手一份。

  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和铁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师:昨天,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吸起很长一串回形针,磁铁的本事可真大呀!今天,我们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能介绍一下吗?

  幼:我觉得磁铁可以吸住热水袋。

  幼:我准备了喝水杯,它能被磁铁吸住。

  幼:我带来了发夹、VCD片、易拉罐。

  幼:我想镜子能被磁铁吸住。

  (除此以外,孩子们还认为木珠,玩具汽车、乒乓球、塑料盒、木片等被磁铁吸住)

  2、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师: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一试,我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别忘了把你的每个实验都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如: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3、交流实验结果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

  (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把全体幼儿认可的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陈列在桌子上)幼:我的易拉罐能被磁铁吸住。

  幼:巧克力盒能被磁铁吸住。

  幼:我的发夹也被吸住了(教师请该幼儿演示)。

  幼:剪刀能被磁铁吸住,手柄不能被磁铁吸住。

  4、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师:做了那么多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盒子、茶杯、发夹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

  幼:电冰箱、电风扇、电脑外壳。

  幼:门锁、家里的窗户。

  师:那好,今天我们回家也用磁铁做做实验,别忘了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明天带来告诉大家,好吗?

  (虽说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事实上,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对"铁制品"并不熟悉,从他们收集的物品就可以看出,为此,教师还应该从幼儿现实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孩子通过实验分辨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了解铁制品的特征。)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豆及豆制品的愿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难点:

  帮助幼儿了解豆类及其制品的特征、用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豆类,区分豆制品。

  整个活动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难,围绕这个重难点来设计的。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本活动我既作好了物质准备,又作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黄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绿豆、红豆。

  豆浆机一台,牙签若干,活动配套多媒体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1分钟)→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10分钟)→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8分钟)→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6分钟)。

  (一)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

  活动开始,我先以“猜猜谁在唱歌”的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我摇一摇装有各种豆子的包装盒,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谁在唱歌?”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观导入法引出活动,本活动中我有意的创设变魔术情境(将黄豆、绿豆、红豆装在包装盒子里)让幼儿听盒子里的“歌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初幼儿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在其它幼儿“变变变!”的呼声中打开盒子看是什么,这样做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重点所在,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二个小环节:

  1、每组发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试性地找出黄豆、绿豆和红豆。

  2、探索黄豆、绿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并相互交流对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豆子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①这些豆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③它们表面上有什么?

  ④它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豆宝宝分别是黄色、绿色、红色的,它们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椭圆形的,但大小不一样,黄豆个儿最大,绿豆个儿最小。

  3、根据幼儿回答,让他们“送豆宝宝回家”:把黄豆、绿豆、红豆送回相应的盒子内,让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再进行归类摆放。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系列的探索、提问、观察、比较中,在玩豆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儿掌握并表达三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同时渗透了数学活动中比较大小和分类的内容。

  (三)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环节:

  1、提示幼儿:“豆宝宝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躲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地叫叫豆宝宝。”随着叫声,我出示课件中豆浆的图片,请小朋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图片中找找豆宝宝。在这里,我通过这些提问来引发幼儿讨论:“你在图片中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2、创设第二次变魔术的情境,让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配班教师用豆浆机把黄豆做成豆浆。)

  ②倒出准备好的豆浆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③小结:像豆浆这样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制品。

  3、通过看课件,了解豆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豆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除了变成豆浆,还能变成许多好吃的东西呢!”然后提问:“豆宝宝还可以变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制品。

  ②引导幼儿看过课件后小结:豆腐、千张、豆腐干、油豆腐等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③通过课件依次了解绿豆制品和红豆制品,再播放其中“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幼儿对豆制品的了解。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是让幼儿再一次加深对豆及其制品的了解。在这里,让幼儿不仅参与了自主探索,还尝试了更深层次的分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这也正符合《纲要》精神: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只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法、比较法,促进了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都能主动进行学习。

  (四)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

  让孩子们赏一赏,尝一尝各种豆制品,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我提问:“什么东西这么香?”然后边出示几种豆制品边说“原来是这些豆干、豆沙等豆制品发出的香味,你们吃过吗?”

  2、请小朋友听优美的音乐,一起品尝豆浆、豆腐干等豆制品,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以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过豆制品后,喜欢吃,养成常吃豆制品的好习惯,最后收拾桌面让他们自己动手,培养了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渗透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

  (五)活动延伸,观察豆豆的生长。

  引导幼儿平时去自然角观察豆宝宝的又一个魔术:豆豆发芽,通过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为幼儿有兴趣的进行下一个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反思: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并让幼儿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次活动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操作材料等方面都呈现出较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本活动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黄豆、绿豆、红豆及各种豆制品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他们发现和感受豆类的神奇,了解豆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结合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在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的同时,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以及探究的乐趣,也会产生新的好奇,推动他们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成长的喜悦!我们从中也发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操作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用到的材料,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豆浆机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收集,自己的身体去感观,不断理解豆、豆制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孩子们从这个活动中学会了科学探索的方法,如:通过观察、感知、比较能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增强了探索的主动性。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在实际组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为保证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中展示的豆制品实物是事先准备好的,没有再进一步加工成菜肴,要凑近闻才有香味,如果用了课前设计中一个的环节:老师现场烧制一个豆腐炒肉末,将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豆制品的美味,更加爱吃豆制品,在今后的活动中这个环节也可以加到活动延伸中去。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这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中班教案 篇4

   目的

  1、知道自己家有几个人。

  2、会拥抱的感觉。

  3、从游戏中学习数量1…5

   间接目的

  学习说爸爸dad,妈妈mum,

   重点

   难点

  知道5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全家人的照片一张

  幼儿用书:我们这一家

  歌曲:我家有几口人

   活动过程

   一:复习热身

  在集体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看照片,提问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如:爸爸,妈妈可以教幼儿学习dadmum单词。)

  教师帮忙数一数,看看人数的对不对。

   二:引入讲解

  1、出示统计表,引导幼儿认识统计表。

  T:小朋友们,谁来讲讲自己家里有几口人?

  C:我家有3口,爸爸,妈妈和我。

  T:那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画出来,自己家里有几口人,好吗?

  C:好。

  1、统计结果,数一数,谁家里人最多,谁家里人最少,谁和谁家里人一样多,人一样多的有几家?

   三、复习巩固

  1、乐曲〈我家有几口〉,教师用体态语言引导幼儿自然地跟着歌唱。

  2、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四、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我们这一家》,教师展示数字卡后,让幼儿赶紧找几位亲密的朋友抱在一起。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一说,刚才的亲密家人是哪几个,为什么要找他们当亲密家人,请幼儿回家后,给家中的每个人一个“爱的拥抱”。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标题:飞舞的蝴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折撕角的方法来撕贴蝴蝶,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对称的形象美;

  2、培养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长方形纸若干。油画棒、浆糊、擦手布。

  2、搜集蝴蝶图片,举办一个蝴蝶展。

  3、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观赏蝴蝶图片,以模仿蝴蝶飞,引发幼儿对折撕蝴蝶的兴趣。

  师:看,老师带来了谁?它漂亮吗?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的?翅膀上的花纹怎么样?

  小结:这些是蝴蝶,他们有美丽的翅膀,漂亮的花纹。蝴蝶的两边都有翅膀,上面的的花纹是相互对称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制作美丽的蝴蝶呢?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折撕蝴蝶的方法。

  师:将长方形的纸短的一边对边折,将不开口的两个角撕掉,展开将其贴在花丛中,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肚子和触角。

  三、展示范画。

  师:小朋友可以随意的撕贴几只蝴蝶,让后添上不同的花纹,然后添上触角,最后为草地,小花,太阳和云朵图上美丽的颜色。那样蝴蝶就飞舞在花丛中,更加的开心。

  四、幼儿撕贴,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对折后要撕去不开口的两角。

  2、撕贴不同颜色、粘贴不同方向的蝴蝶。

  五、展示评价,结束活动。

  看看,谁的花丛中的蝴蝶最鲜艳。

中班教案 篇6

  1.结合游戏场地介绍游戏规则,整队排成四路纵队。

  师:我们小运动员们真棒,都学会了助跑跨跳过小河。接下来我们小运动员要开始进行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参加啊?今天我们比赛的名称叫做我的本领最大。场地上有3个游戏可以玩,(出示统计表)第一个场地是赶小猪(用纸棒赶纸球进球门),第二个场地是双脚连续跳过小河 ,第三个场地是助跑跨跳。

  每个场地上都有裁判员,小运动员们你们每个游戏都去玩一玩的,和别人比一比,比好后你想一想,哪个游戏你玩得最好。

  2.幼儿自由练习。

  3.幼儿游戏。

  师:比赛要开始了,运动员们集合了(红、绿、黄、蓝)。小运动员们都玩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比赛了,仔细听好比赛的规则(出示统计表)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为红、绿、黄、蓝四组,每个游戏每组派2名运动员参加,你们小组先讨论一下,赶小猪游戏派哪两个小朋友参加,双脚连续跳过小河派哪两个小朋友参加,助跑跨跳派哪两个小朋友参加。

  师:小运动员们,有没有商量好参加的比赛的人员。好现在请你把你玩的这个游戏的标记挂在胸前。

  挂好标记。

  师:运动员们,比赛的时候,这组里最快的运动员得的分就最多,最慢的小朋友得的分就最少,你比赛完了,老师会发给你一个数字,那个就是你得到的分数,你要把你得的分数拿好,我们最后要统计的,得到分数最多的小组就能得到金牌,好不好。

  幼儿游戏。

  师:运动员们,进入比赛场地。

  集合计算分数,明确名次。

  师:运动员们,我们要来宣布比赛结果了。

  4.以发奖牌庆祝胜利,小结活动情况。

  师:今天小运动员们都很出色,胜利完成了任务,颁奖仪式现在开始!第一名是红队…

  四、退场。

  师:今天的比赛玩得开不开心,运动员们退场了。

  跟着运动员进行曲,退出场地。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当鼻子出血了

中班教案 篇7

   准备: 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硬币等物品。

   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展示大润发商场的购物宣传单。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润发商场有哪些商品?

  教师: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2、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硬币,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认识这些硬币,还会用它们来买东西呢!不信,你们看------

  3、教师展示故事《小狗糖果店》

  画面1:买巧克力豆。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我们来帮助小猴,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画面2:买牛奶糖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画面3:买棒棒糖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画面4:买巧克力糖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怎么办呀?谁来帮助小猴?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刚才,故事里的小猴学会了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相加。

  2、啊,讲了故事陈老师现在有点饿了,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八宝粥需要多少钱?

  幼儿:需要1元2角钱。

  教师:我要付哪些硬币呢?老师这里有一些代替硬币的圆点,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一个幼儿购物的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3、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游戏:预设数学区: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探索区:准备磁铁、硬币、螺丝等幼儿尝试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拓印

  商场、娃娃家:商场进行糖果的制作活动,娃娃家进行与商场的串联游戏,提供硬币材料。

  方案:

  游戏引出:讲述幼儿探索区、制作区的各游戏活动内容。重点介绍拓印游戏和商场的游戏的活动中钱币的使用情况。

  指导:陈老师指导教室内的区域游戏,重点指导幼儿的购物活动,并相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进行重点辅导。胡老师指导教室外的区域游戏。

   评讲:

  1、让幼儿介绍数学区的活动情况,请个别幼儿讲出思路。

  看看幼儿拓印钱币的情况和请幼儿讲讲探索区的实验情况。

  2、请胡老师讲讲室外幼儿游戏情况。

  目标: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