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优秀的孩子都是这样炼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微博上有位妈妈的做法引发热议。

她在朋友圈招聘保姆,照顾大一女儿,帮她洗衣做饭。她说女儿从小就没做过家务,怕她照顾不好自己,自己平时很忙,这样花钱图放心。

有网友评论:养尊处优没有错,但上大学就要学会独立,能一辈子请保姆跟着吗?

确实,自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自立的能力要从小抓起,不然,等孩子习惯了事事依赖父母,变成一个巨婴,那时后悔也晚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呢?可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简单。

《92岁老师的正向教养法》就是一本教你如何让孩子自立的 育儿 书,告诉家长们如何支持孩子,让他按自身独特的方式 健康 地成长。

本书的作者大川繁子,从事幼儿教育60年,教过2800个孩子。她所在的日本小俉幼儿园,20年来做到零投诉,被日本各地的参观者赞叹为“奇迹幼儿园”。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原来,只要父母让孩子努力绽放自我,不代替、不干涉,同时多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你也能创造奇迹。

01孩子为什么无法自立?背后的原因竟是否定自我。

一个7岁的男孩在节目中接受采访,眼泪突然夺眶而出,因为他想起妈妈叫他“二百五”。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全世界看不起你不相信你都没关系,但如果父母说一句不相信你的话,你会崩溃大哭,感觉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伤你自尊的人很多,但父母是孩子内心最后一根稻草。这个稻草歪一点,孩子的信心会全面崩塌。

本书作者指出:真正的不幸是否定真正的自我,无法认同自己,导致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自卑就像黑洞,能吞噬孩子的能量,而那个让孩子自卑的人,就是否定孩子的父母。

92岁的大川繁子至今仍对去世的母亲深怀感激,仅仅因为她3岁那年母亲的一个做法。

母女俩在会堂欣赏演出时,突然大川繁子从观众席上站起来,伴着音乐开始跳舞。见此情形,她的母亲想“这孩子喜欢跳舞啊”,于是带她去舞蹈研究室学习。虽然只学了3年,但舞蹈的魅力深深地印刻在作者内心,使她在40多岁决心学习并实践“体态律动教学法”,赢得了孩子们热情的喜爱。

正是母亲的支持和帮助,才使作者3岁的学习,后来成为她毕生的技艺。

电影《头文字D》陈冠希说过一句经典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是啊,比起成功人士,孩子更应努力绽放自我;比起 育儿 常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充分欣赏眼前这个孩子活力四射的个性。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展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02不代替,不干涉,让孩子尽情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帮助孩子,是不是意味着代替孩子做事呢?当然不是。

试想,如果家人当初阻止孩子帮忙,扼杀了他的热情,孩子会这么能干吗?

正如大川繁子说的那样,培养孩子自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尽情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特别是不要干涉敏感期的孩子。敏感期,是指孩子对某件事情表现出强烈执着情绪的时期。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

大人们觉得索然无味,孩子却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我家宝贝1岁8个月,很喜欢听我讲故事。每次,她都被我张牙舞爪的动作,夸张变形的表情逗得咯咯直笑。只是令我郁闷的是,有的故事她听了不下20遍,还要我每次那么投入地做动作,实在是有些难为老母亲了。

有一次,我无聊地复制以往的动作,突然被孩子亮晶晶的眼神打动了。她仰望我,仿佛仰望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那种专心致志的表情,是我在别处从未见过的。以后的漫漫求学路,她还会有这么投入的状态吗?我要好好珍惜,想到此处,我又活力四射地表演故事了。

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鲍秀兰医生说,对生活有掌控力,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千万不要在孩子年幼时,就让孩子对生活充满无力感。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们就会觉得无聊甚至沮丧,最后“妈妈不让我做,所以我不做”的思维模式就会深植脑海,巨婴就是这么炼成的。

03父母真正的角色是指路人和建议者。

不代替,不干涉,是不是意味着父母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呢?当然不是。

著名 育儿 专家李玫瑾教授说,父母要做孩子的指路人。

指路人不是当导游那么简单,要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想要做”

知名 育儿 博主大J小D曾提出一个看法,父母应该脑子转得快点儿,手动得慢点儿。

近日,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火遍全网。他被称为“陈景润”的接班人,被誉为奥赛之王,曾代表北大在国际数学大赛上一人碾杀清华,哈佛更是为了他不惜“打破校规”。

透过光环,人们纷纷好奇他是怎么走上数学之路的。

他的父亲是大学数学系教授。从小父母就会和他聊起数学的故事,家里也有很多数学书,使他对数学产生很强的兴趣。小学一年级时,他读到一本《华罗庚数学学校》,从解题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快乐,从此痴迷数学,并从兴趣变为志趣。

父母创造环境,环境影响孩子。其实父母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启发、引导孩子上,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安排好一切,那样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除了指路人,父母的另一个角色是建议者。

当孩子犹豫不决,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当孩子面对困难,畏惧不前的时候,等等。

父母应给出恰当的建议,为孩子降低事情的难度,帮助孩子完成,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孩子不听,那就给他时间等等他,生活会唤醒他并教会他的。

罗振宇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放轻松,乐观一点,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麻烦。麻烦也是转机,相信孩子,相信自己,做好孩子的指路人和建议者。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童年时期,为孩子培养自立能力,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世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分离。父母终将看着孩子渐渐远去,在孩子的生命中退出。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有一天你能放心地退出,请打开《92岁老师的正向教养法》这本书,它能为你点亮心中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