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胜心太强,经不起“输”,父母要学会如何疏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0

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科学研究显示,从3岁开始,孩子就有了竞争的意识,并且开始拿父母和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彰显自我的不同,以此获得成就感。好胜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孩子积极进取,力争把事情做好,也能让孩子缺乏宽容心,不能包容别人,形成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的人格。


孩子好胜心太强,通常有以下原因:

1.“我”对自己的价值感认识不够。

2.“我”自信心不足

3.“我”的挫折容忍度低。

4.“我”受父母的影响

5.父母把“我”和别人比较

6.父母对“我”过高的期望


1. 让孩子休息会

如果孩子因为没有做到某件事,或者在 游戏 中屡屡失败而导致发脾气、哭闹时,不要焦躁。不如先让孩子休息一下,孩子处于消极情绪当中是可以理解的,等情绪好了再继续或明天再做。冷静是平复情绪最好的止痛剂。当然,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最好也要保持沉默,做到关心他即可。等孩子情绪平静以后,再和他/她讨论刚才的行为以及引导他所谓比赛和 游戏 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 树立“输得起”的观念

让孩子观看一些有关比赛的视频或者动画,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都有优劣,大人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但失败并不“丢脸”,别为自己的失败而自寻烦恼,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就行。教会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先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输了确实让心情很沮丧,很难过,但是虽然我们这次输了,不代表下次还会输啊,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输了的原因,总结一下这次经验,以及下次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把孩子从这次的输赢引导到收获上来,提升孩子的能力,一起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3. 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

竞争是到处都存在的,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 游戏 ,例如搭积木、踢球、捉迷藏等。一开始,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渐渐也要让孩子尝试“输”的滋味。当然,父母还应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感受竞争,积累经验,提高抗挫和适应能力。


4. 向胜利者致敬

和孩子一起做 游戏 ,用实际行动让她知道你得了第二名的感受、做法,一定要说出来,每一次都说出来,孩子会记在心里。 “恭喜宝宝得了第一名,我得了第二名,也不错。不过我要加油追上宝宝,争取也得到第一名,加油啊!” 一定要表现的夸张一些,要很快乐、很兴奋,告诉宝宝第二名也很幸福,有进步的动力,说完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光说宝宝不懂的,做给她看,一下就记住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古人说:人生哪能全如意,凡事只求半称心。综观 历史 ,看看身边,没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过得“一帆风顺”,都要经历挫折、都会面临困境。而很多家长忽视了或者没有意识到孩子经受挫折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经不起“输”,说明他缺乏“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就像人身体的免疫力。能让人坦然面对失败,从人生低谷中奋起,从失败走向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输得起,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又从何而来呢?

第一、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从“阅读”中来。

比如:读故事。

读古代的传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铁杵磨针》,这一个个故事轮番轰炸下来,我就不信,孩子不会从中悟出点什么来。

读科学家的故事。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等等。读得多了,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是有成就的大科学家,没有不经历挫折的。

读绘本故事。市面上见到的一些挫折教育的绘本非常不错,内容全面,故事感人,可以给孩子读读。

做到这些,仅是第一步。只是通过阅读让孩子对挫折有了一个心理预期。这还不够,还要让孩子“感知、体验”。

第二、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从“生活点滴”中来。

哪些方面?

体育 运动。

周末,找出跳棋,对弈一局,让他失败一两次。这比空口白话地说“你要坚强、要坚强”要有效得多。

如果是个臭小子,可以在床上,和孩子试试摔跤。让他试试那种在绝对力量下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女孩子可以试试“搂抱逃脱” 游戏 。

叫到楼下,来场羽毛球比赛,打他个11比0,让他感受一下。

拿着篮球到 体育 场,让他试着投下篮,体会一下自己的弱小。

生活方面。

好吃好喝的,不要全给孩子,大家平均分配。

孩子过生日。不要那么重视,甚至可以不过。记得我家臭小子幼儿园时,回来跟我说:“我们班同学过生日时,家长都会带蛋糕来,我们一起过。我过生日时,你能给我送蛋糕吗?”我就告诉他:如果爸爸有时间,会给你送过来。如果不送,那也正常,生日不一定非要这样过。每个人过生日那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感谢妈妈带给自己生命。所以,三年幼儿园下来,我只给他送过一次。其它两次,他也能坦然接受。

衣食住行不要给操持得十全十美。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是360度、全天候、无死角地照顾。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享受是理所当然”的心态。我出外交流、做讲座,经常给朋友们分享这样一个原理:两个小孩,一个富家子弟,一个穷人家的小孩。有一天,他们吃了同样的一顿面条,穷小孩会想:真好吃,比我平时吃的黑面馍好吃多了。他会心生感激。富小孩会想:真难吃,比我平时吃的大餐差远了。他会心生怨愤。同样的一顿面,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因为他们心里的参照点不同。

可能有人会问我:你说得对,我也想如你所说,给孩子过过“穷娃娃”的生活,可我有钱、有车、有房的,这实力不允许呀。

没关系,这么办:

孩子上下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再车接车送,让他自己也挤挤公交车或者步行。

饮食方面,可以偶而做做他不爱吃的,甚至饿上一两顿。

穿戴方法,让他试试“两块二毛五”的地摊货。

下雨、下雪,不要去接他,让他受受冷。

伸手要钱,不要全额满足他。只满足他的合理需求。

生活态度方面。

孩子哪方面做得不好,不要一味的鼓励。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老师可以一直夸你,家长可以一直夸你,但生活不会一直夸你。做为一个正常的人,就是要能受得了表扬,也能受得了批评,还能受得了委屈,甚至要能挨得了揍。

第三、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来自于“远大志向”。

俗话说:“有钱难买愿意。”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甚至放弃生命去做一件事的原由有很多种,其中有这么三样:兴趣、志向、信仰。

你不看那一群小屁孩坐在小区的长椅上,兴致勃勃地交换着“奥特卡”,置身边的冷风、沙尘于不顾,因为人家愿意。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天,担忧地对我说:“我家老二现在让我很害怕,每天晚上,不学到十一、二点不睡觉,大人不催不睡觉。”我问:“为什么?”“这家伙立志要考复旦大学。”看看,这就是人家愿意。

还有一个现象,古代的读书人,很少有因为个人原因自杀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有更高的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个人的艰难困苦、血泪屈辱根本就不算什么。

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只要孩子有了“远山”的目标,就算脚下的泥泞、坑洼再难走,鞋子里的砂粒再硌脚,他也能忍受、会去想办法。

所以,找个机会,和孩子谈谈他对未来的规划:

“你小子将来想弄啥?”

“那你该从哪些方面去实施?”

“当下应该怎样做?”

第四、孩子遇到挫折后的“心理辅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屁孩也一样。他们每天也有担心、忧虑的事。诸如,老师没给我小红花;我喜欢的小女孩不和我玩了;橡皮丢了,妈妈会不会打我;一个高年级的大哥哥欺负我,该怎么办?等等,等等。

一些特殊的小孩,疑虑更多。唉,我太胖了,人家都叫我猪猪侠;我太矮了,被同学看不起;我家很穷,根本融不到班里的“富人圈”。等等,等等。

一些特殊时期,孩子也会有心理难题。最爱我的奶奶去世了,没人爱我了;我身体流血了,我会不会死;要期末考试了,如果考不好该怎么办?等等,等等。

这些在我们成人看来很无聊、不是问题的问题,却会困扰住孩子,甚至给他们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家长要始终和孩子保持沟通,必要时,要站在“积极向上”的角度开导孩子,为他出谋划策解决困难。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

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从生活中来,要通过走心(感知、体验)的方式,把这种力量深植到孩子的“心底”去。

孩子好胜心强,经不起“输“,家长该如何引导?

孩子“好胜心强”“经不起输”,是现在很多父母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在孩子教养方式上出了问题。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高度透明和传输,每个人似乎都接收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现代的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特别自尊心的培养,过度地表扬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自尊心强,害怕输,争强好胜。

所以,正确的表扬孩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会经常夸孩子“聪明”“你真棒”,“你真好看”,这些表扬会让孩子觉得努力的过程不重要要,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很厉害,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做到,对自己没有掌控感,总觉得所有的赞美和表扬都是别人给予的,而不是自己能通过努力换来的。



为了保存这个优越感,更是害怕去尝试,稍微有点难度的东西,都不愿意去尝试,害怕自己会输,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

正确的夸孩子,夸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更孩子明白,努力过程的重要及意义,让孩子对自己有掌控感。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感,不是做任何事情,就得夸奖,表扬他,本来就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地去表扬他,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我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并为之负责。”让孩子自己体验期望与非期望的行为结果。

孩子有好胜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证明孩子积极进取,向上,有好的愿望,想追求完好。但是如果经不起“输”,真的要引起注意,一定要要从发现苗头开始就进行引导。

1、适度的好胜心,有利于孩子发展与进取,但一定要经得起“输”这个概念。

给孩子讲道理,任何竞争,参加活动,都会有赢有输,有第一名也有第二名,这样才会让活动与竞争富有意义。但是在日常教育中要给孩子讲道理:输了也是很光荣的,因为重在参与,参与了本身就是积极地表现。

2、适度赞美,在获胜的时候不要太夸大奖励与赞美。

有的孩子在参加竞赛获得名词后,家长很浮夸的给孩子赞美,并到处晒,想想看,孩子觉得自己胜了,父母是那样的在乎,他当然也会受影响,所以低调对待取胜,适度的表扬奖励会对“输”更容易接受。

3、家长要经得起“输”,不要埋怨。

有的孩子,父母给他报各种特长班,舞蹈、绘画等等,然后付出时间全程陪伴,参赛后没有拿到家长期望的成绩,家长就会埋怨:不争气,我花的时间,花的钱真的是白费了,真的有这样的父母,想想看,家长觉得付出没有回报,所以孩子才学会“输不起”。家长一定要无所谓正向引导。

教给孩子,引导孩子,一定要有进取心,一定要有好胜心,但好胜心一定要适度,既要赢得起,又要输得起,才是最棒的。

为什么孩子接受不了输的结果?

一、自尊心作祟

与其说是不能接受输的结果,不如说是不服气,觉得输得冤枉。

二、逞强在作怪

当有同伴用挑衅的口吻,激起孩子加入到他不擅长的一项活动时,被激起的孩子有时会失去自己会不会、行不行的判断力,从而仓促加入到比赛中,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他面对的就是眼前输的结果,当然会难过的通过哭闹来缓解了。

三、一直都在“赢”

呵护在孩子身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恨不得为孩子扫平一切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这使得孩子习惯于成长在家长营造的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而这也恰恰剥夺了他们体会从不会做,到克服困难会做的过程,从而养成不能输的心理。

如何教会孩子理智面对输赢?

一、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时间

不妨给他们一些独处的时间去发泄,哭一会儿后,可以轻轻拍拍他们的小肩膀,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或者带他们出去散散步,帮助他们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再提出具体的建议。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输赢,父母都是爱我的。

二、教会孩子直面失败的态度

父母面对失败的态度也是在告诉孩子,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平静下来,分析具体原因,找到方法,继续努力,才有可能会成为下一次的赢家。

三、该放手时就放手

日常生活中的小困难对于孩子来说还真不少,当他提出自己来试一试时,请不要拒绝。

慢慢地,他会积累面对困难相对理智的经验,即使有一两次输了,孩子也不会再崩溃大哭。让孩子受点挫折,经历失败,塑造坚毅的品质和强大的内心,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四、做不过分追求完美的父母,让孩子正确认识输赢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个人观点有两点:

一是疏导,在学习的象牙塔尖,告诉孩子前进的路上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好胜心强是好事,追求上进,冠军永远只有一个,是目标,也是努力方向。世界里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岂能事事如意,样样都是第一名。

二是榜样,在漫漫人生路上,让孩子多看看各种冠军是怎么做的,其他行业的第一名是怎么处理的,他们的成绩和荣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经历过起起伏伏波波折折,另外看看名人大片,也要带孩子看看那些风景游览盛景,开阔孩子的心胸和眼界。

总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有人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未来一个人的成就,在于抗击打能力的强弱。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根据孩子个别差异顺势引导

  如果您的孩子,属于“不能赢就不玩”的不妥协型,父母千万别再煽风点火、顺势要求“好,还要更好”。

更不能让孩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更需要有一些输的惨痛经验,才能体会“赢”是怎么回事。

2. 给予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让人快慰的成功,也会有各种令人烦恼和痛苦的挫折。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

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出自我调整。

  当孩子遭受挫折时不要太多担心为其寻找理由,父母不妨积极肯定,相对同龄人孩子已经很努力以给与信心,还要给予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明白失败是另一种学习途径,因其让我们印象更深刻以警醒。

让孩子以后面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引导其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

3.传授成功与失败的真正涵义

  孩子输不起,或不能面对失败结果的反应,也许出自于成人对失败、成功所赋予的定义。

成功不等于一定要赢过别人才算赢!父母要将成功的含义,以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

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赏,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失败可能仅仅是未能达成预设的目标,但是,失败有时会让我们获得更多。

1、一定要告诉孩子,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只是在不断变好,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人,所以不要自责。你现在已经很棒了,但是你还可以变得更棒。

2、还可以对孩子讲述父母小时候的经历,让孩子明白原来他遇到的挫折是很正常的,因为爸爸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让孩子心理很坦然地接收这一切。

孩子好胜心太强是什么原因

1、首先孩子自信心太强,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太过自信,喜欢表现自己,这时作为父母不要给予孩子任何干涉和引导,鼓励孩子将自己更多的优势和优点表现出来,而且要给孩子表现自己的足够舞台,让孩子 健康 快乐的成长。

2、再次就是孩子好胜心太强的原因也是因为虚荣心太强所致,这时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因为表面的一些东西而迷失了自己,要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要以那些华而不实物质东西来作为追求的目标。

家长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现不正确的价值观的时候,父母们应该正确指引。孩子想要变得更加强大没有错,但是过强的好胜心可能会在当他失败的时候出现难以接受的情况,所以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

每一个孩子都有好胜心,在开始上学的孩子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孩子勇往直前,也能让孩子一蹶不振。

一、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

1、好胜心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1)勤奋有上进心

有好胜心的孩子对学习比较有上进心,在学习中肯吃苦,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取非常满意的成绩,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成为班级同学中的学习榜样。

(2)对未知的知识充满渴望

有好胜心的孩子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遇到未知的知识,内心充满渴望,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用功学习知识,从而变得优秀。

(3)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有好胜心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知道想要自己成为别人的学习榜样,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孩子会自己独立学习,给自己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

2、好胜心过强给孩子带来的坏处

(1)不甘失败,不愿接受失败

孩子拥有很强的好胜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都希望成为别人心中的“number 1”,一旦在学习中考试没有考到第一名或者平时的 游戏 比赛中没有得到第一名,心中的落差会非常大,很难以接受这样的失败。

(2)容易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

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成绩看的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其他的同学超过自己,拒绝给其他的同学讲题,甚至不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来往,这样久而久之,很多的同学、朋友都会慢慢疏远好胜心过强的孩子。

(3)容易出现偏执的性格

好胜心比较强的孩子希望在生活、学习上面永争第一,不甘落后,但事事总不能遂人愿,总有失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很难以接受失败,从而一蹶不振,形成敏感、孤僻、封闭的性格。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好胜心时,家长别着急去否定孩子,有好胜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那就意味着孩子不甘落后,勇争上游,但是好胜心过强,不利于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去引导。

二、家长如何引好胜心过强的孩子

1、知足常乐,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对于开始上学的孩子来说,成绩似乎成为了很多的家长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过强的好强心,在好奇心过重的孩子们的眼里,只有第一,才能让他们的爸爸妈妈骄傲和自豪,一旦孩子遭遇“滑铁卢”,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自暴自弃从而一蹶不振,所以面对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家长需要给他们灌输的思想就是知足常乐,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结果不是衡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有足够的耐心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这便是最大的收获,即便失败了,也不代表自己一无是处,至少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2、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考了90分,考了全班第二,一个孩子考了61分,成为班级的倒数第二,这两个家长的态度截然相反,考了全班第二的家长将孩子狠狠骂了一顿,而考了班级倒数第二的家长却把孩子表扬了一通。这里家长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对待成绩好坏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孩子,孩子学习的进步并非一瞬间,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更别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失败并不“丢脸”,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会很多东西,这为下一次变得更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孩子正确处于和其他孩子的关系

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很容易失去朋友,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人与人的竞争并不是要争得“第一”,就像学习上的竞争,这种竞争只不过是一种方式罢了,目的是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有优点,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孩子的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首先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过,即使失败了,在父母心中依旧是最优秀、最棒的,在家长的鼓励中孩子能走出失败的阴影,从而变得自信乐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