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识古代汉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题所述

名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中,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从意思看,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 《史记·晋世家》
3)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例一“生死”与“肉骨”为对,“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同样,“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白骨长肉”。
例二“国”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异姓立国”。
例三“王”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我成为王”。

用作使动用法的名词有时后面也可以省略宾语。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
“臣”和“友”是名词活用作使动,但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不得而臣也”“不得而友也”两句的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这种省略的宾语,要靠上下文的文意去体会和补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