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字和词汇以及音韵的重点理论资料!

比如字中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等等相互的区别联系,还有词汇部分的理论点如同义词同源词区别联系,还有音韵部分的重点理论!因为我本科不是学汉语言,所以这些都有哪些理论体系不知道!希望有学汉语言的同学给我找一份这样的资料,要可以直接看的!不知道的,或者只是粘贴部分理论内容而不全的就不要回答了!谢谢!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要那种零散的资料啊,那种没用,谢谢啊!只要大家给我重点的整理旧可以了!

第1个回答  2009-12-27
先看以下几个例子:
1.共其乏困(《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共"痛"供"
2.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已"同"矣"
3.三年释其政(国语 ·勾践伐吴》) "政"通"征"
4.将帅二三子以蕃(《国语·勾践伐吴》) "帅"同"率"

关于“古今字”

如:共、供, 舍、舍, 昏、婚, 反 返

顾名思义,造字之时,先有前者,
其特点是,在形体上一般是在古字的基础是添加或改变偏旁

如:禽 擒 取 娶 然 燃 孰 熟 要 腰 此为增加偏旁

被 披 说悦 敛殓 此为改变偏旁

这种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最初造的字少,后来逐渐分化,是汉字分化的结果。

关于“异体字”

如:(泪,涙) (裤,袴)(昵,昵)(邨,村)

再如:峰 (“山”在上,“夆”在下) 惭(慙) 概(“既”在上,“木”在下)

如:(杯,杯,杯) (抵,抵,牛氐)

异体字的最大特点是:

字的功能完全一样,只是形体相异,这是它与上面说的“分化字”的根本区别

如:泪如雨下,其中的“泪”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换成“涙”

两个字之间只是形体有差异,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换。

另外,古今字(分化字)中的后起字,只是承担了古字中的部分职能,如:取(娶)其中的“娶”只是在表示亲

”这个意义时,才能互通,其它也是如此。

关于“通假字”

想象一下下面三种情况,

(1)一个先秦的古人在写字的时候,想要写“供给”的“供”字,但是,由于他那个时代,表示“供给”意思

的,只有“共”字。

“供”字还没有产生,只有“共”字可用,所以就一率写成“共”,到了后代,“供”字产生,所以“共、供”

成了一组古今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后代的文章里也会出现“共”字,这是后人故意仿古的结果。

(2)一个古人写字,想要写“茶杯”的“杯”字,但是由于古时的汉字规范工作远远没有今天有体系,因此,同是一个“杯”字,可以写成“杯、杯、杯”等形式,写哪个都算对,写哪个都成。这几个字是异体字,除了形体不同,其它功能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

其实,这种异体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比如前两天的帖子里就有“狼籍”和“狼藉”的问题,就是今天的“异体”问题。

(3)古人写字,想写“疲劳”的“疲”,然而突然之间,提笔忘字,随手就写了一个同音的字“罢”,后来也忘了改了。这样的字传到今天,就是我们说的“通假字”。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写的错字,如“早、蚤”,“伸、信”,“错、措”等

“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区别在于:

古今字之间在时间上是有先后的,写“共”字是因为当时没有“供”字,而通假字,把“早”写成“蚤”并不是

因为当时没有“早”字。

再有,古今字之间的形体分化大多的有目的的,可以讲得出道理,如:昏,婚,反、返等。但通假字则在形体之

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仅仅是声音上一样,信手找来一个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