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那些事告诉你如何构思文章的框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框架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框架搭得好,逻辑就很清晰,读者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对文章理解更加透彻。“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构思框架好再开始下笔。

如何构思文章的框架呢?常见的文章框架有四种:总分总结构、并列式/清单式、递进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SQA结构。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这四种结构呢?我用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来解释。

总:用简短的话说明你的观点。分:用几个小论点和相应的材料来深入说明你的观点。总:回应开头的观点。

我们来看两个生活场景:

比如,你想说服老板给你加薪,进入老板办公室,你先说明来意(总),接着你用几个理由来说明老板应该给你加薪(分),最后你对老板说:老板,我值得加薪,加薪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总)。

再举个例子,跟老公吵架,你说老公懒得无可救药(总),然后翻出旧账数落他懒惰的那些个破事(分),最后你质问他:这些事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你到底要懒到什么时候(总)?

总分总结构最符合人类的表达逻辑思维,不管是生活还是写作,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这种结构容易理解,文章的每个观点是并列关系,没有轻重之分,他们都是主题这个集合的子集。

这跟去超市购物列清单是一样样的,多添一样东西或少买一样东西,都不会影响其它东西的购买,因为每样东西相对独立,但又都是为你的生存和生活所需服务的。

再比如,比如别人问你某人的优点,你会分别列举几个优点,每个优点中你会举出正面事例或用其他人来做反面例子(当然,这个不太道德)。最后,你稍微总结列举的几个优点并表达你对他(她)的敬意。这样,听者就很清楚你的思路了,听得不会乱。

并列式/清单式清晰明了,初学写作者“走投无路”的时候记得用上这个写作框架。

运用这个结构比作剥洋葱再形象不过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这个有点难,写作小白慎用,写作高手请尝试,会很酸爽。

递进式跟我们去看病有一定的相似性。医生先通过看、听来了解你的症状,然后进一步用仪器来检查病理特征,最后可能需要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手术切除病灶。从外到内,一步跟着一步进行检查和治疗。

再比如,你家用电线路有问题,电工先问你什么问题,然后他再逐一排除,最后找到问题根源,从而帮你修好了线路。递进式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总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是递进式的标配。

这个结构还比较容易理解,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写作新手需要注意,分析原因要深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避免假大空。毕竟,读者看了文章是要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看完了对问题还是无从下手,那这篇文章也就白写了,也就没有价值了。

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无意识地在使用这种方法。孩子有问题了,我们要先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再跟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告诉孩子今后怎么去做。孩子听完,很清楚知道今后如何做,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我们写文章也一样,读者看了后知道如何在实际中操作,写作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我们在日常沟通中都有意无意地在运用这几种结构,生活中丰富的例子都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四种常见框架。过生活和写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能融会贯通,写作更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