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术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9
1、板眼:比喻条理和层次;比喻办法、主意等。
一字一板: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在戏曲中,板眼是音乐中通常所说的节奏节拍。在中国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传统音乐中,经常以板鼓作为击节乐器来掌握控制节拍节奏,而且用板的敲击来表示强拍,以鼓键的点击来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在戏曲音乐术语中,就将强拍称为“板”,而将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
2、脸谱:现在常用“脸谱化”来表示某事物有其鲜明的特点。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3、科班:常用来比喻正规的教育或训练。
在戏曲中,过去把学戏的地方叫做“科班”,按《词书》的解释,“科”字的定义就是“类别”,也就是“名目”,“班”字就是“行列”,也就是“集团”,把“科”与“班”连起来,就是“某一种名目的集团组织”。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4、捧场:今泛指故意替别人的某种活动或局面吹嘘。
在戏曲中,捧场指通过包购戏票、哄堂喝彩、撰写文章等手段造成声势,以达到抬高某演员或剧团身价地位为目的。
5、对台戏:比喻双方竞争同类工作或事情。
在戏曲中,对台戏指水平不相上下的两个剧团,在同一时期,相近的地点,演出相同或相近的剧目,一争高低。
6、行头:泛指服装。(含诙谐意)
在戏曲中,行头指京剧舞台上演员所穿戴服装、鞋帽的统称。
7、没谱:心中无数;没有一定的计划。
它是戏曲术语。谱者,大致的准则,没谱,指没有准则,脱离原来的甚远,在唱腔上就是离开了原有的规定乐谱,唱错了或胡乱编调。
8、打下手:担任助手。
在戏曲中,打下手是个称谓。指鼓师以外的,大锣、铙钹、小锣的演奏者。由于各打击乐器均由板鼓指挥领奏,故称司鼓者为上手,其他打击乐器演奏者为下手。
9、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亮相是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除要求姿势稳健外,还要求做到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10、叫板:比喻故意对着干。
叫板是戏曲音乐术语。板式开唱前的念白,尾声上扬,便于开唱起板,使念与唱衔接自然、协调。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11、不搭调:比喻说的不是一回事,两个事物配合不到一起。
在戏曲中,不搭调是唱法术语。演唱(奏)和既定的调门不合,或高或低谓不搭调。
12、铆劲:集中力气,一下子使出来。
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13、大拿:掌大权的人;在某方面有权威的人。
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14、海报: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
海报是戏曲班社术语。指旧时街头张贴的剧目广告,形式各有不同,大都用色笔或墨笔把演员和剧目名写在彩色或素色纸上。后话剧、电影、音乐、舞蹈各界亦沿用此名。近年来,群众性集会的通知也有称为“海报”。
15、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