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学书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 画地学书翻译+文言文

原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⑦然有声⑧ 。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⑨,见义勇为,虽机阱⑩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过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都不回头。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注释

1.母郑:母亲郑氏。

2.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3.诲:教导,训导。

4.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5.辄(zhé):立即,就。

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声:声誉。

8.及:到……的时候。

9.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10.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13虽:即使。

14、书:书法。

2. 《画地学书》的全文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游,做古文,议论朝政,互为师友。与梅尧臣交游,做诗歌互相唱和,于是凭借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为参论政事被贬,修为他在朝上辩护,司谏高若讷坚持认为范仲淹要被贬。修写信给他,说他不知道羞耻。若讷上呈了这封信,修连带被贬做夷陵令。后来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修做书记。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

3. 画地学书全文的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

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游,做古文,议论朝政,互为师友。

与梅尧臣交游,做诗歌互相唱和,于是凭借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为参论政事被贬,修为他在朝上辩护,司谏高若讷坚持认为范仲淹要被贬。修写信给他,说他不知道羞耻。

若讷上呈了这封信,修连带被贬做夷陵令。后来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修做书记。

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