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相关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那么,你知道陶艺的相关知识吗?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发展

  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既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方式。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陶艺的发展趋势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柴烧陶艺简介和特点

  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柴烧的陶艺作品与一般窑的差别在於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不重复且难预期烧窑的成果。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烧陶艺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柴烧来就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质,只要大原则掌握住,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柴烧陶的特质本来就不那样精准,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烧迷人的部分。出窑前任何人都没把握,总是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柴烧,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运用最原始自的方式结合而成美丽作品。作品表面可以感觉火焰流窜在坯体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产生的落灰釉,整体呈现的是,粗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带给创作者更多的惊喜和艺术享受,这也是电窑或瓦斯窑所不能及的。

  柴烧的简介

  柴烧是利用一般木柴作为燃料的烧陶方式。烧窑过程中,柴火直接在陶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同时,木柴燃烧后的灰烬随热气流窜入窑内,附着在陶坯上。当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以上时,木灰熔融,与陶壤中的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自然的落灰釉,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柴烧陶器作品拥有浑厚内敛的质感,其“火痕”与“灰釉”所构成的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美妙纹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火痕和落灰会因烧窑的薪柴材质不同、坯表的落灰多寡、烧窑时间的长短、坯体在窑内的位置及所受的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这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代柴烧对陶瓷雕塑的把握是在一个更宽广的基础之上的,它反对工业化生产的“冷冰冰”,也跳出了“中正方圆,力求完满”的传统制瓷标准,反映艺术在更高层次的回归,倡导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原始之美。

  烧制柴烧作品时,薪柴的消耗量极大,一立方米约需三到五吨薪柴。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材,需极大的体力和耐力。而木灰对于窑体本身会产生侵蚀效果,因此窑具寿命受到影响。这些都是造成柴烧作品成本较高的原因。

  这些柴烧作品不单单美丽,原料取自天然,完全没有毒素。更神奇的是,这些柴烧杯壶能够改变水的味道,杯拿来泡茶,甘醇无涩;用来喝酒,高浓度的酒立刻变成陈年老酿,润而不呛,酒精浓度降低。

   柴烧收藏

  行业里流行一句话叫“非大师,不柴烧”,从侧面反映出陶瓷艺人对于柴烧技艺的敬畏。目前中国大陆乃至台湾地区能烧出柴烧精品的人屈指可数。种种客观因素决定了柴烧陶艺与生俱来的难度。

  一、柴烧对于薪柴的消耗量巨大,一次烧窑平均2-3天得消耗50多吨木柴,间接推高了柴烧作品的成本。柴烧壶市场均价都在千元以上。

  二、柴窑的结构直接影响作品的好坏,不同的窑烧出的作品效果不同,窑需要根据每次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来建造。

  三、柴烧作品成败取决于陶艺家对火的把控,可以说,没有两年以上经验的作家是烧不出优秀作品的。

  四、柴烧无法量产,为能烧出精品,每次只能用小窑烧造,且成品率很低,市场极其稀缺。

  五、由于火痕及落灰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柴烧效果的偶然性,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六、近年来,柴烧作品越来越受到追捧,特别在台湾地区,柴烧已成为陶瓷中的奢侈品。

  七、柴烧茶具可以净化茶汤,同时柴烧茶具经过长时间茶汤滋养,色泽更加温润。

  柴烧的独特效果

  窑变效果是柴烧的重点。就像侘寂美学一样,窑变亦是一个难以全然解释清楚的词汇。它是一种由火形成的美。只要你观察就会发现,柴窑烧成作品的颜色、形状和肌理千差万别、耐人回味。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感。

  窑变的效果微妙复杂。任何一咱颜色或都肌理都是由烧成过程中的众多因素所决定的:黏土类型、作品形状、满窑方式、木柴类型、温度、火焰的走向、灰烬的落点、余烬的堆砌、烧成时间、还原强度、降温的方式和速度。

  据日本柴烧专家们统计,柴烧的窑变效果非常丰富,日本的陶艺界将它归纳为:

  火刺效果:坯体上未被灰烬沾染的地方会留下火焰的颜色和痕迹,这种颜色或者痕迹叫做火刺。火刺的颜色有很多种:红、橙、黄以及只有在胎体轻薄,富有光泽义器皿上偶然出现的绯红色。出现火刺的地方通常都距离火焰的源头比较远。

  绯红色:难得一见的绯红包通常出现在高温烧成的环境下。由于绯红色色泽艳丽,所以通常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火刺效果。

  飞白肌理:其成因为作品在窑炉中紧挨在一起或者紧靠窑具,该部位丝毫未受到火焰和灰烬的沾染,故而形成空白斑块,属于一种特殊的火刺效果。

  红豆糕团:当坏体之间或者坯体与窑具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灰烬无法飘落在两者之间的缝隙里,该处就会产生圆形红色或棕色的亮斑。

  火窗肌理:与上述“红豆糕团”肌理相近。火窗呈炬形,通常出现在竖直类的器型上。

  天然灰釉:天然灰釉泛指一切在烧成过程中由灰烬形成的釉面效果。

  芝麻点肌理:一种点状的肌理,通常出现在坯体的水平面上,是由随着火焙上升在灰烬落在坯体上之后形成换。氧化气氛会生成黄色的芝麻点肌理,还原气氛会生成蓝色或者绿色的芝麻点肌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呈亚光效果的芝麻点肌理。

  树皮肌理:一种亚光的、树皮状肌理,这种纹样通常出现在灰烬刚开始熔融和烧成温度较低的时候。

  针眼肌理:这种釉面效果出现在烧成温度约为1150c,由还原气氛向氧化气氛转化的过程中。其成因为黏土中所包含的碳元素在长时间还原过程中的释放。碳化气体会在氧化的过程中与周围的落灰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釉面上形成独特的颜色和肌理。

  网纹肌理:一种由灰烬构成的大小,形状不等的网状肌理。其成形于灰烬堆积较厚,烧成温度较高之时。此肌理多受黏土成分的影响,杂质含量较高的黏土更易产生网纹肌理。

  流釉:釉料顺着器型流淌,尾部有垂泪状釉珠,为釉层过厚所致。温度越高,流淌的线形越窄,末端的釉珠也越小。

  垂釉:这是一种特殊的流釉效果。垂悬的釉珠通常呈光亮的绿色。垂釉形成于时间较长,气氛多变的烧成过程中,也形成于高温还原,降温速度较快之际。

  积釉:积釉通常现理在较为浅平的器型上。生成积釉效果的最佳窑位为首排窑具的中下部,次排窑具以及窑室后部。常在作品表面上生成通透的绿色积釉。

  侵蚀肌理:长时间处于高温、落灰的环境之中,陶瓷作品的过缘极易受到侵蚀。质地松散,杂质含量较多的黏土更容易被侵蚀。受侵蚀力影响的器皿边缘像刀刃一样锋利。

  狭雾肌理:这种效果是在坯体接触余烬,局部还原所致,通常现在烧成的最后阶段。狭雾肌理色泽多变,包括黑色、灰色、蓝色、橙色等。

  除了这些肌理外,还有开裂、蜻蜓眼肌理、蟹眼肌理等等。

  要做成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陶艺师的设计思维。窑炉的设计,黏土的调制,窑位的摆放,这些对一件作品的效果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