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敖」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敖姓是中国姓氏之一,被收入《百家姓》。分布较广。宋朝有敖陶孙,明朝有广西按察使敖宗庆。传说是大敖的后代。 应该跟鳌拜无关系挂?因为鳌拜姓瓜尔佳氏! 鳌拜(?—1669年),姓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鳌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1661年顺治帝崩,爱新觉罗玄烨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因此鳌拜才得以擅权。 鳌拜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后康熙终设计将鳌拜擒获,廷议当斩,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参考: *** 及维基中文姓氏列表
一 姓氏源流 敖姓的来源有二: 1 源于上古,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2 出自芈姓。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1 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治所在谯县。 堂号: 1 采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 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采庵集》。 敖姓家谱目录 5835【浙江长兴】雉南敖氏宗谱八卷 (清)敖明耀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敦伦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5836【江西】万载白良敖氏族谱□□卷 (清)敖焕章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谯国堂活字本 江西图(存五册) 5837【湖北】竹溪敖氏族谱不分卷 (清)敖自恩修 钞清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 湖北竹溪县文 5838【湖北竹溪】敖氏袖珍小谱□□卷 (清)敖立榜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刻本 湖北竹溪县文(存卷1) 5839【湖北竹溪】敖氏宗谱□□卷 木刻本 湖北竹溪县文(存卷3) 敖姓典故 *秀毓谯郡;宗开太敖。 *作挽诗,陶孙侠气高尚1; 著杂言,子发才名大张2。 注释: 1宋代进士敖陶孙的事典。敖陶嘉陵江,字器之,福清人。少有大志。朱熹被贬时,陶孙游太学,首以诗送之;赵汝愚死贬所,陶孙以诗哭之。终温陵通判。2明代正德进士敖英,字子发,清江人。官至江西右布政使,工诗,兴幽思远,尽绝蹊径,有《绿雪亭杂言》等。*姓启楚国一主3;名列江北二杰4。注释:3见敖姓起源(二)。4明代进士敖山,字静之,赋才雄爽,为文如奔峡腾川。与濬县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 *诗风雅致,韵似鸣琴绕谷5;赋才磅礴,文如奔峡腾川6。注释:5见注2。 6见注4。  人物简介: 1敖山:字静之。明朝时期莘县人。成化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著 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2敖家熊:字孟姜。浙江平湖人。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清光绪二十九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光绪三十三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光绪三十四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3敖陶孙:字器之,宋朝时期福清人。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当时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而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采庵集》。 4敖英:明代正德进士,字子发,清江人。官至江西右部正使。工于诗。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敖 一 、姓氏源流 1. 源于上古,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2. 出自芈姓。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諡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二、 迁徙分布 敖氏的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治所在谯县。 【堂号】 采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采庵集》。 四、 历史名人 1. 敖山:字静之。明朝时期莘县人。成化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2. 敖家熊:字孟姜。浙江平湖人。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清光绪二十九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光绪三十三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光绪三十四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3. 敖陶孙:字器之,宋朝时期福清人。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当时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而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采庵集》。 4. 敖英:明代正德进士,字子发,清江人。官至江西右部正使。工于诗。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参考: or/wjx/frame?id=268&name=%B0%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