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道德的根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道德的起源
猴子与道德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威武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

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 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

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 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饱打。

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

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 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

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猴子心有旁鹜时将香蕉吃了。而且此后没有了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

猴子们陷入了另一个尴尬境地:没有冲凉的水,也没有香蕉,只有HERO。于是,另一个规则形成了。

猴子在烦躁的时候会痛打HERO出气,HERO不得反抗。 当笼子里的旧猴子被新猴子换掉时,新猴子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殴打HERO。

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历尽沧桑的HERO被另一只猴子代替了。 猴子们失去了发泄的对象,只能任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

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们不吃不喝不冲凉,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猴子们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们决定继续供应香蕉。

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多了一串香蕉,它们其中的一个A不顾身上的剧痛,把香蕉摘了下来。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未曾尝过甜头的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而争先恐后的加入冲凉的行列。

香蕉反而被遗忘了。当猴子B、C、D、E发现A在享受淋浴的同时还吃着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共同K了A一顿,将A吃剩的香蕉夺过来,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里的宝玉,得到它的猴子虽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实验人员不断放入香蕉,却发现战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后,他们用木头做了一个假香蕉扔进了笼子。

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浴,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边去。

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象以前那样N败俱伤。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

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 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

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
2.简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征
道德的起源: 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

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扩展资料: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

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
3.道德产生的来源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用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协调性因素和进取性因素就可证明。
4.什么是道德的起源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用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协调性因素和进取性因素就可证明.二.道德的起源(一)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另外.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三)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四)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首先.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的主要内容.(五)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形成的能动作用.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道德的起源是什么
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有: 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

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这是的观点。 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的思想家考茨基从动物的本能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爱”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动物本能的演化。

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

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