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李清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为何会被列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又有何长处?
  
创作风格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醉花阴
据说李清照将《醉花阴》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因为这首《醉花阴》中咏菊之妙,潘天寿评:南山陶彭泽不比西风李易安。
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留有不少佳话。二人常常于深夜切磋学问,每当此时,她喜欢点亮一支蜡烛为准,蜡烛不灭,就不结束。有时候二人以猜某事写在何书、几卷、几页、几行为乐,猜中者先饮茶水。李清照自幼就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因而往往多有猜中,然而她却又不好意思先饮,于是便将茶水泼在衣服上。 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忆秦娥·临高阁》
《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梅》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瑞鹧鸪·双银杏》
《长寿乐·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与秋光》
《行香子·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
《满庭芳·小阁藏春》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如梦令》

《浯溪中兴碑诗》
《乌江》(又名《夏日绝句》)
《皇帝阁春帖子》
《钓台》
《上枢密韩肖胄诗》

《金石录序》
《词论》
《打马图序》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总体评价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 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李清照的词多写闺中思夫及国破家亡之情,她的词中充斥着深深的愁丝,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让读者深深为之震撼。李清照当之无愧为四大才女之一。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李清照小像图册参考资料)
名人评价
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萍洲可谈》卷中)
宋代·胡仔: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干。……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