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职场中有些人成长快,有些人成长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在职场中,每个人的成长速度都不一样,有人很快,有人很慢,有些人工作两三年就已经变得非常老练,而有些人工作七八年还是只会做手头的那点工作,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种速度的差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想搞清楚一点,成长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

在我看来,成长的过程应该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困难,现在的自己搞不定,或者说处理起来有点吃力,然后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和尝试,以及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搞定了这件事情。最后通过总结经验,让自己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拥有了独立完成的能力。

比如说组织一场活动,如果是第一次,任何人都会有点懵,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工作。但是如果我们做过几次活动以后,我们就能学会如何明确活动方向,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分配工作,跟踪进度,现场组织等等。

当明白了这个成长机制以后,我们再想想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什么呢?很简单, 成长的快慢在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走完整个成长流程,从不行到行,所花费的时间长短。

有些事情很简单,可能只要我们稍加学习,或者别人稍加指点,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能学会。这类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会适当的反思自己,会主动学习,那么就能掌握处理这类事情的能力。

有些事情很难,可能需要我们克服很多深层次的因素,需要很深刻的改变自己,或者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积累,那么我们可能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学会,甚至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改变不了。这可能常常是大部分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大部分人遭遇成长停滞的主要原因,也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瓶颈的主要因素。

比如说,与人沟通这件事情,有些人可能比较内向,不大擅长,那么,如果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刻意的学习和锻炼,而是把自己躲起来,去逃避沟通的话,那么很可能无论工作了多长时间,都还是不擅长这件事情。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成长速度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二是尽可能缩短整个成长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第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在遇到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搞不定的,特别是与自己性格相冲突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出很大改变的时候,往往都会给自己找个理由:我不擅长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不适合我,我天生的性格就是如此,我很难再改变自己了,那么我就不去做这件事情好了。

有些事情我们确实可以选择不去做,但是有些事情是我们想要实现进一步成长,必须要去战胜和克服的。比如前面所说的与人沟通这件事情,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都需要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技巧,即使我们的性格很内向,即使我们现在不擅长与人聊天,那么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任何事情都是会有技巧和方法的,而且也会有很多公开的学习资源可以供我们去使用,所以,不要被自己现在的性格所约束和限制,如果有些事情真的很重要,那么一定都是可以学会的。

再者,关于第二点也十分重要,当我们坚定了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学习和改变这个信念以后,接下来就是实际的行动了。有些人成长的慢是因为他不相信可以改变,而有些人则是因为行动慢了。

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在 工作中,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弱项和不足,立马去学习和加强,越快越好。理由很简单,基于两点,一是在职场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一直在做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事情。二是我们只有做适当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才能获得成长。

这是怎样的逻辑呢?在职场中,成长是需要机会和平台的,只有当我们被赋予了适当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内的工作,然后通过努力胜任了这样的工作时,我们才能够获得成长,如果说我们一直无法做好当下的手头的工作,那么我们也就得不到更进一步锻炼的机会。所以当我们在做手头的工作,发现了自己能力的短板时,在我们补足这个短板之前,我们很难再获得进一步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如果我们一直无法补足这个短板,那么我们将会停滞不前。

所以,快速的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短板,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获得新的机会,而新的机会又会带来新的成长,从而形成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快速的,正向的循环。

最后,回到本文的主题,职场中成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我们对待困难事情的态度和行动。在职场中成长快的那群人,一定是在遇到很大的困难时,能够快速的学习,快速的发现自身短板,快速的补上不足,然后又快速的去寻找下一次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