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一)】

一、教材分析和丛书内容链接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一个拼音单元,安排了8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既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又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本单元出示可拼读音节并带声调,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拼读练习,有6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有5课安排了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与认读字和朗读儿歌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拼音的学习,要以趣为先,以读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自

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以帮助学习;还可以根据图画创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字母的学习,注意结合游戏和活动,教师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自编手指操、顺口溜、儿歌等强化识记;音节的拼读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使音节拼读练习和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生字、词语的教学可以借助图画展开,注意音、义结合。本单元的生字、词只需会读、会认即可,不需要书写,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字形分析;儿歌的教学旨在巩固拼音、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培养语感,教学时可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不要求理解和背诵。拼音的书写,要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四线格的位置进行书写,注意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丛书分析

本单元丛书内容是《在阳光下长大》专题阅读三“快乐学拼音(一)”,共22篇文章,内容均以巩固所学拼音为主,使儿童在反复的朗读中,既巩固了所学习的拼音、又积累了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通过与教材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从书进行充分对话,并考虑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特殊性,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中做了如下整合:

(1)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儿歌穿插进每组拼音的学习中,将抽象的拼音字母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如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aoe》《iuuyw》《bpmf》《dtnl》《akh》《iqx》《zcs》《zh ch shr》分别整合在每一个学习新的拼音字母的课时中进行学习,将生动的形象与抽象的字母进行链接,以巩固学习效果。

(2)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与拼读规则有关的儿歌放在拼音规则的穿插学习中,既可作为课中操放松身心,又通过简短且朗朗上口的儿歌将枯燥难懂的拼读规则轻松地植入学生心中。如将《四线格儿歌》放在学习拼音的第一课时,书写第一个拼音字母之前呈现;将《声调歌》放在第一课时中段,学习单韵母a的四声读法之后,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直观的方式区分四声;《标调歌》放在第三课时,第一次出现音节的时候学习;而《拼读歌》本身是有两小节内容的,第1小节关于两拼音节部分可以整合进《bpmf》一课,第一次学习两拼音节的时候,而第2小节,关于三拼音节拼读的部分则要整合在《gkh》一课时中,帮助学生学习三拼音节的读法;如《瓜和花》一文中出现了大量以声母g和h开头的两拼音节以及三拼音节,因此适合放在《gkh》一课中进行整合学习;《拼读规则》是告诉学生单韵母u与声母jq×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因此放在《iqx》一课时中整合学习。

(3)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儿歌放在一些音节学完后以巩固记忆。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我的家》儿歌中高频出现了声母bm和单韵母相拼的音节,以及《bpmf》一课中需要认读的生字“爸”“妈”,因此将本篇与《bpmf》进行整合;

《白兔和绿树》中高频呈现“tu”“lu”以及前面学过的一些音节,因此与《dtnl》整合合适;而《年糕》一文则适合放在《zhch shr》一课中进行整合学习。

(4)将教师自主创编的情境小故事整合到拼音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巩固拼音知识。如将自编《游乐场》《小刺猬学知识》以及《下课之后》等小故事分别整合到汉语拼音第2、7、8课中。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a、o等6个单韵母,b、p等23个声母,yi、wu等10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认识四线格并正确书写6个单韵母、23个声母,记住声母表的顺序,正确区分形

3.用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爸、妈”等16个生字,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

5个生字。会拼读bdba、mama等13个音节词。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童谣、儿歌《落叶》《做手影》《早操》等,激发学

5.在大人的帮助下,正确朗读《剪窗花》,培养阅读的习惯。

反思: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文字的基础,重读法,准确读,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