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就任北洋水师参战甲午死后棺材盖上黄龙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北洋水师覆灭,水师提督丁汝昌就义;两年后同一天,一位穿着北洋水师军服的美国人以手枪饮弹自尽。这名美国人是一名海军,他叫菲里奥·诺顿·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自尽前在遗书上面说:「自己永远都属于北洋水师」。从马吉芬的说法来看,甲午战争时的北洋水师,并非如普遍所说的那么不堪一击,海战战况其实非常激烈。

  马吉芬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诺顿·马吉芬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上校。马吉芬在17岁就成为一名海军学员,在一家海军学院学习。当时,美国的海军力量不是很强大,规模也小。他于1884年毕业,但当时美国海军没有足够军官职位予毕业生,所以他拿接近一年薪资的补偿后回乡。

  马吉芬并没有很快找到工作,但他听说远东地区正在打仗,为了实现从小的愿望,决心到国外去闯。对于一个美国小镇平静地长大的年轻人,他做了一件非常冒险的事——与其荒废学业,不如到黄龙旗下的部队服役。

  马吉芬乘坐轮船千里迢迢到达中国,经过天津美国领事馆的介绍下,向创办北洋水师的满清大臣李鸿章求职。由于外国人来求职,对于清廷也算新鲜,李鸿章亲自接待。马吉芬通过考试便邀请他担任教习,在水师学堂教授。事实上,马吉芬也十分争气,不少北洋军官都师出于他。

  作为一名老师,他脾气很好,教学也一丝不苟,十年间名声非常好。当甲午之战爆发之时,马吉芬本打算回美国老家休息,也取消了这个安排,更给母亲写信:「因为中日战争的爆发,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可是,我不能逃避,我要留在我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

  马吉芬在书信中更指:「中国人他们对我非常好,这十年一直都很照顾我。假如,此刻我临阵脱逃抛弃我为之奉献的水师,那么我就太可耻了。」据了解,在信里他还用汉字写了他自己的名字,那是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教他的。

  中日甲午战争,马吉芬担任镇远舰的副舰长。作为队伍的中坚,带领着军舰在最前线。黄海战役中,日本放出一列纵队,不断用炮火攻击镇远舰。舰长受伤没法指挥,马吉芬见状立刻接下了重任。

  马吉芬命令士兵用炮火猛攻敌方旗舰。可是对方船速较高,负隅顽抗没发挥太大作用,很快镇远舰就被三艘战舰团团围住,在对方一轮密集炮弹攻击下,马吉芬多处受了伤,其中一处还在头上,眼睛差点也看不见,他在战事结束后,头上缠着纱布,在相机面前留下珍贵影像。

  因为马吉芬英勇指挥,受伤的他受到上级嘉奖,但就未有再上战场,不久,北洋水师全部葬送在日本人的手中,丁汝昌亦服毒自尽。由于丁汝昌是马吉芬一直敬重的上级,噩耗传到马吉芬处后,他气血上涌晕了。战争结束后,马吉芬听说朝廷要拿他问罪,想让他这名美国人做代罪羔羊。他得到消息后匆忙逃窜,离开了中国。

  当时,西方普遍认为,中国之所以输给日本是因为愚昧和怯懦,不如日本军人英勇。马吉芬得知后,回美国后,就一直以见证大战的身份,致力向大众讲北洋水师奋战英勇,还不顾自己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作为一个在中国水师就职过的人,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也有责任让各国人民都知道中国人面临的是怎样的一场战场,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

  1895年5-10月美国《世纪杂志》刊登了马吉芬绘画的甲午黄海海战地图(网上图片)

  可是,他的话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反而认为他的脑袋在战争中因为受伤而坏了,他说都是疯话。马吉芬无论如何都无法扭转美国人们的观念,最终,丧失了全部信心的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1897年2月12日,在丁汝昌的祭日,他穿上之前穿过、饱历战火的军服,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两年前,他的长官和好友都去了地府,如今也追随着他们的脚步去了。在遗嘱中,马吉芬要求:「在自己的棺材上盖着中国的黄龙旗。」这支旗曾在马吉芬与日本激战的镇远舰上飘扬过,是他专门从中国带回家乡。

  马吉芬墓志铭:「谨立此碑以纪念一位虽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国旗的勇士(This tablet is erected in memory of a Brave Man who loved his own but gave his life for an alien flag)……一颗破碎的和忏悔的心灵,哦,主啊,希望不要轻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