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教育舆情高热,备受瞩目。教育热点舆情传播规律是什么?哪些领域高发?下半年潜存的舆情风险又在哪里?
舆情传播规律解析
◆ 圈层内外舆论倾向呈现明显差异,私域信息转向公域平台引爆舆情特征显现 上半年教育领域部分舆情热点表现出职业圈层内外舆论反馈具有较大差异的特点,一些个案引发舆论争议。教师在朋友圈、课堂等相对私域场景发表一些争议性言论,被截图或转发至公共社交平台进而点燃舆论讨论的现象也不少见。如一高校教师吐槽教务办要求“改低学生分数服从正态分布”等事件引发广泛热议。 ◆ 个别媒体、自媒体仍“唯流量是从”,利用性别元素“吸睛”情况多现 梳理涉学生、教师相关话题,部分媒体、自媒体为了搏得眼球、获取流量,热衷参与热点话题炒作,挑起事端甚至推波助澜。如广州一学校在为某特殊学生群体招聘教师时,招聘条件提及需为男性,原本是基于实际工作需要,但个别自媒体在传播中忽略基础背景,强调“某学校只收男老师”,引发争议,一些网民跟评提醒,但未能有效对冲先入为主的不满情绪。 ◆ “超国民待遇”担忧持续影响社会心态,外国留学生话题仍是舆情爆点 入学门槛极低、生活待遇及经费资助超高、独立公寓式宿舍、配备异性学伴、执法执纪放水……一些高校给予留学生明显优于本国学生的特殊待遇引发争议。如某大学在端午节前开展了一项“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仅邀女生陪留学生过节。舆论认为“女生陪男留学生”极其敏感,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呼吁高校一视同仁。 舆情盘点及风险研判
◆ 舆情应对获赞,防范风险需坚持底线思维提前谋划
2021年上半年,针对教育领域热点问题,教育部发布多项教育改革措施获得了舆论的广泛赞誉。一方面,教育部直面社会关切的热点舆情,尝试为教育困境“破局”。另一方面,在重要时间节点,教育部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将舆情工作“关口前移”,赢得舆论点赞。
下半年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三方面:一是深刻认识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客观存在,不同群体对教育改革的诉求不同。二是重视舆情个案对教育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校园安全、学校管理等方面发生突发舆情事件的概率较大。三是高度警惕价值观冲突、重点防范境外舆论与境内热点“同频共振”。
◆ 扎实开展 党史 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教育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教育部举办了职工文艺汇演,有高校举行“百年回音·乐动中华”交响合唱音乐会,有地方开办了中小学党史知识(红色文化专题)线上答题活动等。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也需警惕形式主义泛滥,或因方法、形式僵硬老化,引发舆论的反感情绪。 ◆ 教育内卷加剧社会焦虑,教育新政出台推进教育公平 幼儿园“超前教育”盛行,家长左右为难、普职分流、学区房、校外培训等与教育公平相关的话题持续升温。6月,教育部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对校外教育培训开展监管。在此背景下,需警惕校外培训机构突然跑路、家长退费难等情况出现。 7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获得舆论支持,但也有杂音。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联合主流媒体强化政策宣传,同时加强舆论反馈收集、倾听群众意见,督导地方执行政策不走偏、不走样,科学行政、依法监管。
◆ 高校青年教师舆论形象引热议,“青椒”群体备受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既有“北大韦神”这样的青年才俊,也有“活在高校系统边缘”的年轻老师。特别是“非升即走”制度引发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一制度导致“青椒”群体压力大、心理问题多。舆论建议高校要合理确定淘汰比例,同时关注被淘汰者的“再就业”问题,还应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减少行政干扰,提高评价的透明度。
◆ 教师、学生不当言论引关注,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正当其时 2021年上半年,高校教师、学生不当言行舆情高热。如某高校一硕导发布关于多配偶制、鼓吹师生恋言论;某大学一学生对癌症女孩进行恶意人身攻击。舆论认为,这些教师、学生意识形态错位、价值观扭曲反映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足或缺位。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加强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 论文抄袭与查重市场乱象频被曝出,后续仍是高危领域 上半年,学术科研和评价工作仍然受到重点关注,“疑似某大学教师”论文代写合同、某高校教师论文抄袭被京都大学撤销博士学位等事件引发关注。值得重视的是,一些个案背后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论文代写代发灰色产业链,从学位、期刊论文到著作权购买全方位覆盖。 同时,每到毕业季翟天临就成为众多苦于论文查重的毕业生的“靶子”,这一长尾效应也表明了涉及论文查重机制等“痛点”始终存在,提示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长效防范机制。
◆ 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心理问题低龄化现象需重视 上半年校园安全事件不时出现,其中学生自杀身亡事件引人深思,如安徽一高二女孩跳楼身亡、河南一高中生疑因考试作弊被批评自杀等,折射出学生自杀低龄化、心理问题低龄化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安全,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仍是舆情高敏感领域,提醒各方需共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此外,暑期是学生溺水事故的多发期,相关话题周期性回热,建议各地将游泳课提上议程。
◆ 职业教育发展期待与偏见共存,消除成见道阻且长 2021年上半年,职业教育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关注度大幅升温。但在社会认知层面上,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尚存一定的刻板印象。 6月初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独立学院转设被叫停,有个别地方出现了因转设引发的舆情事件,提醒顶层设计、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在政策发布、答疑解惑、舆情处置等多方面强化联动配合,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落地的同时将风险前置。
◆ 我国局部疫情反弹,开学季需加强疫情防控 近期国内局部疫情反弹,北京、南京、郑州多地确诊患者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秋季能否正常开学,中高风险地区如何安排教学工作,将成为家长、师生关注的焦点。建议各地一省一策、一校一案,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加强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