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粽子和现在的粽子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04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和肉或其它食品后蒸煮而成的。多少年来,粽子都是用手工来包裹,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的,就是在盛产稻米的江南,也不见得每人都会。然而,就在前几日,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嘉兴诞生世界首条自动化包粽生产线,包粽子将实现机械化。这条生产线是嘉兴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研制的,虽然其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经在同业引起震动。因为包裹粽子的手工技巧性,所以,一直无法实现机械化,因此,工作效率一直无法大幅提升。而这条生产线的建成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较大地改善食品生产的卫生状况。
  我在看到这条消息的同时,马上就想到,这机器包的粽子不知是个什么味儿?而且,我注意到,报道中说的这个动词是“包”,而不是“裹”,细细想来,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们江南民间在端午前后,都把加工粽子叫“裹粽子”,而从来不说“包粽子”。只见是先把三、二张粽叶叠弯成半个长的空枕型,然后,在粽叶底层抓上几把经过清洗和酱油拌过的糯米,米中间要有一个洼坑,再在洼坑里放上一块同样用酱油拌过的肉,最好是有肥有瘦的五花肉,然后,要用两手互相拍击一下,目的是要让米、肉和粽叶之间不留空隙,接着,在上面抓上几把米盖上肉块,再把另一头多余的粽叶弯过来包裹上裸露的米,然后用线绳扎紧实就可以了,这叫枕头粽。不管什么型状的粽子,合格的粽子是包裹好后在地上滚几个个儿也不会散开的。
  就这样的一系列动作,我不知道这机器是怎么来完成的。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包裹粽子的过程,它是和粽子的型状、味道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才有开始的担心,试想:要是用粽叶松松垮垮地包上米和肉,这还有粽子的美味吗?
  时代在发展,先进的、高效的总要替代落后的、低效的,但总觉得传统的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是我太“传统”了吗?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