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与合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为什么旅游景点的饭菜大多质次价高,服务态度也差,因为这是单次博弈。老板知道,大概率我们不会再来第二次,他就在这一次能骗多少是多少。

而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店,哪怕是开在旅游景点,也会保证质量,因为它要为这个品牌的声誉负责,这是一种重复博弈。

所以,要想防止背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单次博弈变成重复博弈。一旦变为重复博弈,背叛者就会受到惩罚,不仅得不到合作的好处,还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秘密组织,它的成员不但有钱,而且每个人都对组织无比忠诚。

组织成员视彼此为亲人有生意,通常只跟内部的人做,对外甚至根本不透露组织的存在。

这个组织19世纪90年代诞生于纽约,20世纪20年代就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全美国,而美国的社会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知道它的存在。

这个组织就是美国的黑手党。为什么它能够这么成功,是因为黑手党既给好处,又有纪律,尤其是谁敢出卖组织,谁就会被处死,而且黑手党会派他的亲友去杀他。

博弈论认为,一群人要想合作,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合作对自己有好处,人们本来就想合作,二是不合作就会受到惩罚。

有效的惩罚有几个条件,要能发现背叛行为,惩罚必须是可信的,对方知道一旦背叛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还有就是惩罚的力度是足够的。

美国黑手党同时满足合作的条件和惩罚的条件,所以直至1963年以前,居然都没有一个人敢于在法庭上承认黑手党这个组织的存在。

一直到1991年,因为黑手党内部矛盾爆发,一位重量级人物反水,美国反黑才取得重大突破。

胡萝卜+大棒,有好处有惩罚,再加上内部有比较好的信任基础,这样的合作关系就是非常稳定的。

20世纪80年代,密西根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组织了一次博弈竞赛,博弈的内容就是囚徒困境,参赛者要设计计算机策略,决定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情况下背叛。

各路学者提交了不同的策略算法,大家两两轮流博弈,看最后谁的收益最大。

出乎意料的是,最后胜出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策略,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以牙还牙:不管跟谁博弈,第1轮我都选择合作;第1轮过后,我就复制了对手上一轮的做法。

你上一轮要是跟我合作,我下一轮也跟你合作。你要是背叛了我,我下一轮也背叛你,如果你在哪一轮又选择合作了,那我还是继续跟你合作。

我合作、我报复、我原谅,都只是模仿你上一轮的动作。这其实就是“黄铜法则”,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用中国话说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牙还牙,简单、粗暴、有效。

然而,在真实世界中,以牙还牙是不是依然是最好的策略呢?还不是,因为它不够宽容,对错误很不友好。

真人博弈不比计算机模拟精确,可能会操作失误,如果博弈双方都按照这个策略博弈,一旦一方操作失误或判断失误,双方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彼此报复之中,再也无法合作。

汉隆剃刀认为,我们所遇到的各种情况,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这种愚蠢代表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生活中的“恶意”“故意”都是小概率事件,而“愚蠢”包括的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则是大概率事件。

而人们之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作是恶意,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我们总是倾向于以为世界上的各种事儿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

换一个视角,不把自己放在中心,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事儿。真正的恶意攻击不容易发生,而对恶意的误判则实在太容易发生了。

所以,博弈论专家进而提出一个改进版的以牙还牙:对方背叛我一次,我继续合作;对方连续背叛我两次,我再报复。

研究表明,在有可能出错的博弈中,这个办法的效果比以牙还牙更好。

真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性跟人产生各种合作与背叛,比如熟人间的小摩擦、同事间利益的分配、公司和公司频繁的小竞争小合作,这些博弈的结果都有规律可循。

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就一定比一味退让,或者一味地强硬,什么亏都不能吃,甚至还主动背叛别人的好。宽容能避免脆弱,但宽容仅限于退一步,退两步就是纵容了。

如果你对别人唯一的惩罚手段就是下一次不合作了,那么就一定要确保让别人能从背叛中得到的利益最小化,就好像毒品交易每次额度都不要太大。

真实社会中,稳定的合作状态是存在的,哪怕博弈次数有限,谁先背叛谁越是能得到好处,很多人依然选择继续合作,直至最后结束前才选择背叛。

有的解释认为,真实生活中的博弈次数的确是有限的,但也是随机的,谁也不知道还会有几次博弈,下次还会不会有博弈,那么为了避免将来可能的惩罚,这次还是应该选择合作,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还有的解释认为,就算我们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次博弈,理性也应该是先合作。 博弈者不知道对方是好人还是理性人,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合作就能带来足够的好处,双方就都会愿意维持“自己是好人”的声誉,前期尽可能地保持合作。

所以,理性人有充足的理由去假装自己是好人,而不是精于算计的理性人,直到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倒数第二次博弈,才暴露自己的真面目,选择背叛。

既然装好人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呢?做一个康德式的好人,跟人合作并不是因为合作有好处,而是单纯认为这么做是对的,这样行不行呢?

博弈论专家绝对不会建议我们去做真正的好人。好人经常对世界有一厢情愿的期待,有的好人认为他能感化别人,他觉得如果我这次跟人合作,哪怕吃了亏,下一次别人也会因为不好意思或者为了回报我而跟我合作。

博弈论专家认为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事实上,如果我们身处在一个比较险恶的社会环境,那么我们不但不应该做好人,而且应该装坏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