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琴:一生扮演小角色,却是自己人生的真正主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91岁的金雅琴走了,告别了扮演过的所有人生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外婆、演员,带走了这一世所有的悲欢离合,回归天国。但是,作为一个演员,她扮演的庞四奶奶、余大妈、北京老太太……却留了下来,带着她独有的嗓音和眼神,一直陪伴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1925年,金雅琴生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的一个大家族,娘家有好多表哥、表弟,叔伯哥哥、叔伯弟弟,她是唯一的女孩。从小混在男孩子堆里长大,自然沾染了不少男子气。长相虽然是个大美人,可性格则从来就不像小女子。小时候,她看了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就喜欢上了表演,老在家里揪着比自己小的弟弟们演戏。

她想演侠客,就趁大人都不在家的时候,用布条子把3岁的侄子绑在后背上,然后潇洒地从家里的小煤棚上纵身一跃。自然,还没练成飞檐走壁的女侠最后的结果是狠狠地摔了个屁墩儿,把小侄子吓得哇哇直哭。比这更淘的也有,她领着弟弟们在小煤棚的门上放了一桶水和一桶煤末儿,然后埋伏在旁边,等着敌人来中计。谁知踏入机关的是她老爹。老爷子一推煤棚的门,忽然被一桶凉水浇到头上,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一桶煤末儿又扣了下来。金雅琴见大事不妙,拽起弟弟们就往大街上跑,因为她知道,老爹给弄得跟个大猩猩似的,没法儿到人多的地方去追着打他们。

这种男孩子性格,长大了也没改。1943年她参加了艺术剧社——祖国剧团表演话剧。据她后来回忆:那时“演《日出》的时候,我前演陈白露,中间演翠喜,最后还演陈白露。一个人演两个主角。那时候我叫白薇,在平津一带,一提白薇也挺有名,《三六九》杂志大封面总有我的照片,那时候就红了。”

可人红是非多,那时候演员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还会被有权有势的人欺负。当时有个国民党大官给她下帖子,要请她“吃饭”。她不去。剧团老板逼她说,“还是去的好,不去你的饭碗就砸了。”金雅琴大怒,“砸就砸!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老子当八路!”结果第二天这位混不吝的“爷”就被抓进了宪兵队。可笑的是,几句话宪兵们就明白了这不过是个满嘴跑火车不知轻重的傻丫头,于是她在大狱里吃了顿早餐就被放出来了,理由是没有任何情报价值。

解放后,大明星白薇又变回了演员金雅琴,成为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1949年,她进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1950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这里一直工作到最后。

当年刚进人艺的时候,金雅琴多数都在演配角,主角很少。但她深信焦菊隐先生说的:“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每一出戏都认认真真地演,从来没有为角色小生过气。她的表演风格泼辣大胆、富于激情、自然流畅,善于突破自身局限,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她演过的那些配角往往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因此她在北京人艺还有个“三姑六婆专业户”的称号。原本想演虎妞的她,在《骆驼祥子》中饰演一个神婆,就是这个出场不多的角色,曾被大导演梅阡评价说,“这全中国跳大神的,谁跳得过金雅琴啊!”《茶馆》中的庞四奶奶、《悭吝人》中的格洛特婆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马玛叶娃、《三块钱国币》中的吴太太等舞台角色都被她刻画得丰满、鲜活,被观众记忆至今。

80年代,金雅琴当了外婆,女儿忙着开美容院,老伴儿也在外面忙着拍电视。女儿就跟她说,你就当后勤部长,权力也不小,照顾好这家,我跟我爸出去干事业。结果她在家十年,没出去演戏。那时老伴儿牛星丽又拍电影,又拍电视,还得了飞天奖,报纸电视里经常能看见他,非常得意。金雅琴就跟他说,我是没出去,把你狂起来了,我要出去哪有你的份儿啊。

1993年,英达开拍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金雅琴因饰演了居委会于大妈一角为更多观众所熟知。一位网友回忆说,金雅琴饰演的余大妈满口不合时宜的假大空语汇和一身官僚气息,每每出场,都令他想笑,“不仅是编剧创作得好,老太太的表演也给角色增色不少。”

《我爱我家》的总摄像王小京说,金雅琴的表演非常自然、接地气,“她活脱脱就是个街坊大妈,你有的时候都分不清,那就是她的生活状态,还是在表演?”因为演得好,《我爱我家》有四五十集中都有她,成为仅次于几位主演的重要演员。不光在《我爱我家》中如此,英达所有的家庭喜剧中都会出现金雅琴的身影。因此在影视剧领域,金雅琴被称为“居委会主任专业户”。

和金雅琴共事20多年的人艺演员张福元说:“金雅琴在话剧舞台上演出的都是一些小角色,比较主要的可能就是《日出》中的顾八奶奶了,但是她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造诣,因此她后期在影视剧中的出色表现都是舞台上的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雅琴在耄耋之年再一次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相当自然而然的事情。2005年,80岁的金雅琴在马俪文执导的电影《我们俩》中以朴实而真切的表演获得了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我们俩》的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八十多岁的房东老太太和房客——一个二十多岁女孩之间如何相处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节奏甚至过于平缓,可以说全凭演员的表演让观众看到最后。拍这部戏时,八十高龄的金雅琴眼睛已看不清楚,耳朵也背,但被故事感动的她,还是花了一年多时间去塑造这个角色。习惯于在舞台上抑扬顿挫地念台词的金雅琴说,“这部电影让我的表演又上了一个台阶。”

之后的日子里老太太成为了各种老人角色的最佳人选,片约不断。尽管家人为了她的健康不让她接太多的戏,她还是演出了不少角色。她演戏依然很用功,每天研究台词,拍戏的时候经常一条就过,导演很满意。常年演戏的习惯,使得她一到晚上就精神,并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虽然眼睛黄斑病变,耳朵也聋,但舞台上练出来的那点儿功夫一直没丢:只要别人把台本念上三遍,她就能将台词记得一清二楚。有时候作为特邀嘉宾去颁奖,别的老演员拿一张纸到台上照着念,金雅琴拿纸也看不清,干脆就叫人在台底下念几遍,上台直接就说。

英若诚说:“好演员就应该死在舞台上。”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金雅琴因为患有严重的膀胱癌,随时可能病发而危及生命,女儿不得不帮她推掉那些戏份多的、外地的戏。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癌症的她知道后非常生气,总跟别人唠叨,“小玲最坏了,她不让我演戏。”2010年她接下了《一日夫妻百日恩》这部剧,因为拍摄地点就在她家附近的胡同里,这是她参演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2012年北京人艺60周年纪念大戏《甲子园》也曾邀请金雅琴出演,但那时她已经看不清楚,也听不见了,没能出演。

从1942年到2010年,金雅琴的演艺生涯持续了68年。前面几十年她用一个个颇具光彩的配角开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然后在80高龄赢得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杯,证明了自己就是人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