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是孩子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泥是大地的元素,是自然的产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玩,孩子的最高天职。 玩泥巴,则是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们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这大概是人类从远古而来的亲近自然的本能。小时候没有歇斯底里地玩过,长大了怎么懂一念既起,拼尽全力?

现代坐在桌前拼插乐高的孩子,不会理解我们小时候摔泥巴的快乐,听到“碗底”模糊的破裂声,那满足感彷佛自己拯救了整个宇宙。人类幼崽与泥土有着本能的依赖和亲近,所以有人说:不爱玩泥巴的小孩,大概率是假小孩;没玩过泥巴的孩子,童年一定不完整。为了使如宝和闹宝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从小她们就是两只泥猴。雨后小区内的泥坑、花园里的草地……无不是她们亲近自然的媒介。

她们对泥土的热情,胜过那只喜欢跳泥坑的粉红色小猪,昨天去公园的目的,是带如宝训练骑单车,却意外发现儿童运动场有个大泥坑,感恩前天夜里的大雨。闹宝在经过我同意后,穿着雪白的裤子跳进泥坑,几分钟后拖着沾满泥巴的湿裤子询问我可不可以脱掉。于是,泥坑里有了没穿裤子的两姐妹……半个小时后,两姐妹全身湿透并带着沉甸甸的泥巴,无奈,老母亲把“泥猴”带进卫生间扒光,衣服初步清洗干净,将户外魔术头巾套在身上勉强遮丑。于是乎,泥坑里本来没穿裤子的两姐妹几乎裸奔(照片”限制级“,不宜出境)。在这种状态下,两小只依然玩儿到洗后的速干衣晾干。

不断有家长询问我:“都这样了还让她们玩儿啊?没正经衣服穿,那那泥坑里细菌多多?多脏啊?孩子会生病的!”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着:泥巴,比车库里、马路上看不见的 汽车 尾气干净、 健康 多了。事实上,我们与泥土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一种正常的关系,没有比这种关系更能清晰地显现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员,与土地有着不可须臾分离的本性了。当它上升为一种 情感 和审美,我们经常会用乡土性、草根性等话语,表达对有传承有根柢、具有自然属性和生命力的人和作品的赞誉。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千百年来的深刻联系正在出现严重的变异。我们仍然在夸张地赞美大地母亲,歌咏父老乡亲,却已经在钢筋水泥里筑巢,不遗余力地摆脱乡气和土气。我们的孩子在电子世界中沉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亲近自然,对小猪·佩奇的喜爱超过了真正的猪……今天,居高楼之上的人们特别需要“落地”,重新培植人的自然根柢,激活和还原人作为大自然一员的本性, 亲近泥土,便是走近生命

如今无论我们身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一种偏居,大地和泥土被弃之一边。泥土和农民一样,由一个名词转换成形容词,前者形容事物的不洁,后者形容人格的低劣。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 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而感激之情,是奋斗的长期动力,是孩子们用沾满泥巴的双手从大地里捧出来的。

有人会说,现在真是没有时间去亲密接触大自然,但是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一定能找到自己跟自然交往的秘密通道。亲近大自然,并不是说非要带着孩子到田野上、森林里去,因为自然就在你身边。孩子们从不缺乏活力、热情,却难得安静,但只有安静的时候,才能关注到周围的一草一木。闹宝每天从幼儿园回来,衣服上都会沾满泥巴,指甲缝的泥垢洗都洗不掉。若问她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衣服才会成这样,她会兴奋地整夜不睡觉跟我分享她在沙坑区找到几个小石子、捡了几片叶子、又有几朵花开了……

孩子表面形象干净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是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让他们脏一些又有何妨?他们很爱挖土和沙子,爱在小水坑里走,爱用手去搅池子里的水,在草地上打滚,用手攥泥巴......他们做这些快乐的事情时,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对别人,对这个世界也会更加亲热,这就像美妙的音乐或甜蜜的爱情能够改善成年人的心态一样。 泥巴可以被洗干净,但这种童年的快乐和滋养,永远不会被忘却。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 探索 ,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作为家长,就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 探索 欲”,尽管浑身是泥巴的娃,会让人偶尔抓狂那么一下,但是要知道,孩子 探索 自然的快乐和收获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所以,我们该放手让他们偶尔“邋遢”一下,亲近自然,亲近泥土!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让娃尽情为“泥”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