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生思想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1
【 #教育# 导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和家长是关键。作为担负教书育人任务的“灵魂工程师”,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论是管理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教师都应做出榜样。教师珍惜自己的神圣使命,认清自己的崇高职责,在育人工作中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感化学生,以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切实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以下内容是 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一、教师应该感化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以真情实感对待学生,用真挚温暖的爱心去感动,转化学生的德育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激起心理层面的激荡,然后由情入理,在思想体系的高度解决问题。学生知道道理后,教师应该引导其言行,从生活的小事做起。

  小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思想问题也大量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小学生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决定新时代的儿童不要“师道尊严”,而渴求教师既为良师,也是益友。由此,教师的德育方法必须倾以真挚的爱心,把任重道远的工作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酝酿,发酵,以至达到预期目的。

  我曾经教过一名叫王勇的学生,他活泼好动,在学校关心他人,学习努力。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天放学后他去偷一家商店的东西,当场被逮了个正着。他的父亲认为他不争气,给他丢面子,让他在家里干农活。这位学生几天没有来读书,于是我对他家去家访,我和他的父亲谈了如何教育该生,以及该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等,他父亲最后才同意他继续读书。在学校,我又主动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列举一些犯了错误后改正成才的故事,课余时间多给他补课,让他的成绩提高起来。,他把我当成朋友,当成哥哥,敢于把心里的悲与苦说给我听,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

  二、给学生激励

  用激发,奖励的手段促进中、后进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转化工作。多数中后进生在为人处事上,对待学业上,都存在瞻前顾后,畏手缩脚的心理,甚至有自卑,自弃的思想倾向。教师如果未能采用良好的诱导方法,为学生打气加油,帮学生制订奋斗目标,使他们奋发向上的话,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前面所列举的情况。因此,有计划地激发学生自强自信心理,合理采用奖励手段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机制。

  我班有一名叫杨超的同学,因为心理上存在很大压力,唯恐自己脑瓜不如人,考试成绩不如意而灰心消极,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如有一次他的20元钱被同学偷走,自己却不给老师说。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帮助他。放学后我看他在哭,于是我主动问他才知道*,我帮他及时追回了20元钱。在获悉其内心世界的同时,本人即刻导以语重心长的谈话,把他学习勤奋,肯动脑筋等“闪光点”说给他自己知道,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事理。进而,本人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传授一些适合他的学习方法,用阶段性的进步为目标,奖励手段为激发因素。如每次有进步,我及时奖励。从此,杨超同学发愤图强,不懂就问,扎实坚毅地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看着他的进步,看着他孜孜不倦的认真劲儿。我也会心地笑了,奖励产生效用啦!

  三、跟踪了解。

  特殊的年龄赋予小学生反复的心理特点,因为他们很容易受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社会舆论所左右,在旁鹜、徘徊之时也很容易步入歧途。但他们都是可塑造之才,教师不能因为差生的反复而灰心丧气,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认定学生“无可救药”。相反,更应该尝试改变教法,另辟蹊径,重臻佳境。

  1、教师对容易反复的后进生应分门别类,把他们的心里特征,容易犯的毛病,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家庭情况等内容了解清楚,做到对学生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反复有先见先知的预算,争取防患于未然,才能事半功倍。

  2、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品德后,应因人而异,建立对应跟踪卡,定期对学生行为,思想动向进行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反复苗头,紧抓不放,适时教诲,防微杜渐。当然,跟踪卡上少不了学生进步的表现,转化的兆头,这些尤为重要,要教师能及时表扬,促其上进,使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3、学生的表现,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些跟踪信息的来源大致有两方面:教师亲自观察到的;教师听说到的。虽有“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之说,但事物的真理往往会被它隐蔽的外相所歪曲,看到的,听到的都有可能不是真实,这决定了跟踪信息的难度。教师应不厌其烦,永远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变化,不要让道听途说所欺骗,也不能为学生一时的好表现所蒙蔽,应该用真情实感去对待他们,发现他们隐藏起来的真实世界,反复变化难以捉摸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的检测才是真实的,学生的进步与否的评价才是恰如其分的。

  四、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

  这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这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表现。因为小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从浅层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宜先安排较具体的内容,后安排较抽象的内容,不断根据教育对象的反应进行内容深化的调整。这是一个先易后难、逐渐推进的量化过程。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生的反应,经常察言观色、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