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发展简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CAD技术在一些医疗发达国家的相应领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涉及医学影像学的领域。实践证明,CAD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学中的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9年,美国学者Ledley等首次将数学模型引入临床医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数学模型,并诊断了一组肺癌病例,开创了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先河;
1966年,Ledley首次提出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获得进一步发展,其中应用在中医领域的专家系统最为引人注目。计算机辅助诊断的过程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和检查资料的搜集、医学信息的量化处理、统计学分析,直至最后得出诊断。当时较为流行的模型有Bayes定理、最大似然法模型、序贯模型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快速发展,它是模仿人大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一种数学处理方法。由于它具有自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预测事件发展等能力,因此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在分类、诊断方面,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概率统计法、数学模型等)有更优越的性能。可以说,人工神经元网络是代表当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
CAD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一度陷入低谷,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人们对于CAD期望过高,希望能够借助计算机实现自动诊断(automated diagnosis) ;另一方面CAD的研究发展仍然受限于相应的理论算法和原理分析的匮乏。这种内外皆有的双重困境直到八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各种数学、统计学的快速发展,才得以有了质的改善,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影像学领域才获得较快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国外学者对于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含义基本达成共识,即: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时最终诊断结果仍是由医生决定的(并不是完全的由机器进行自动诊断),只是医生在判断时会参考计算机的输出结果,这样使得诊断结果更客观更准确。目前国外学者强调计算机的输出结果只是作为一种参考(second opinion),这与最初六七十年代的计算机自动诊断的观念以及现在某些人对于CAD的理解是不同的。医学影像学中,计算机的输出结果是定量分析相关影像资料特点而获得的,其作用是帮助放射科医师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及对于图像、疾病解释的一致性(consistency),另言之,计算机的输出结果只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由其进行相应的诊断。CAD之所以能够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原因在于,在传统诊断方法中,放射科医生的诊断完全是主观判断过程因而会受到诊断医生经验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影响;其次,医生诊断时易于遗漏某些细微改变;再次,不同医师间及同一医师间的阅片差异的影响。而计算机客观的判断对于纠正这些错误和不足具有巨大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