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玛瑙的战国红心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成熟的收藏文玩门类,在多方的合力之下,无不浸染着浓郁的文化色彩,或者说都积淀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就拿宝玉石来说,''君子五德‘’便是和田玉最好的诠释;翡翠虽为舶来品,然中国味儿与情结比出产国更为浓重;四大美石‘【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更因文人墨客之痴迷,传导于帝王将相所钟爱;就连小小雨花石,因闪烁着’‘云光讲经’‘和’‘女娲补天’‘的美丽光环,被誉为天赐国宝。而那些缺失文化支撑的品类,不管如何商业包装,最终如同一夜爆红的浮浅歌星,狂歌劲舞一阵子便销声匿迹。多种案例,不胜枚举。  .......战国红,作为宝玉石中脱颖而出的新贵,因其天生丽质,超凡脱俗,大美绝代,成为宝玉石界红透火爆的‘’翘楚‘’.‘’黑马‘’.‘’奇葩‘’.‘’王玉‘’等等。市场走势更是不断改写着传奇与神话,面世仅仅六年,大有与千年和田.百年翡翠比肩之势。虽然其中褒贬不一,但存在就是真理,人眼雪亮,市场无谎,这就是准则和规律。然而这并等于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红透之下藏暗影,火爆之中含浮躁。当整个大环境发生改变之时,战国红与其它收藏文玩一样,也将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重新洗礼。反思战国红短暂的成长史,亮点可圈可点,缺憾也相当明显,那就是文化培育不足,文化引领不力,市场发展无序。  .......一是由于缺少文化意识和有效管理,战国红发展处于散漫状态。矿区野蛮盗挖此起彼伏,成为难以治理的顽疾。不仅糟蹋了原矿,破坏了生态,毁掉了文物【据说矿区原有古代留下的采掘洞口.石门.石斧等,现已不见踪迹】,也给社会带来不公允和不安定因素。打击惩罚盗挖者无可厚非,但地方政府对战国红矿产资源的经济文化价值认知不高,管理不力,以及培育引领市场的缺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的深水区,文化产业是当前最具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之一。辽西地区遍地储藏着文化金蛋,地方政府如何运用大智慧.大魄力.大手笔,尽快孵化出更多的金鸡,以此繁荣地方经济,提升百姓物质文化水准,将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宏大伟业。现在新一届政府正与实力雄厚央企中信集团联手合作,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战国红囊括其中,对此应给予真挚的点赞。当然后续成效如何,人们将试目以待。
二是由于乏文化素养和必备技能,战国红产品档次不高,未能体现应有的经济文化价值。加工者多为当地农民,粗制滥造,甚至暴殄天物,好端端的原石,不加思考就随意切割取肉,毁大求小,只求一时卖得快,卖得好,不顾内在价值和长远利益,造成令人痛心的浪费。即使有一定基础的深加工【如雕刻】者,也多模仿,少创新;匠气足,匠心无;题材单一,平庸乏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不如原石价值高。有的自恃功力高,制作费索要竟高出原石几倍甚至几十倍,把自己和产品推上了‘’高处不胜寒‘’的空中楼阁,雕工变成了‘’刁工‘’  ,必然自毁财路。好在随着战国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路能工巧匠不断介入,本地人的知耻而后勇,上述状况已大有改观。一些有创意的巧雕.随形雕,特别是带有母岩的自然雕开始走上市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预示着战国红在文化的润泽下,将进入一片新的境地。
三是由于缺乏文化高度和品味,战国红收藏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且有的多为追逐利益,缺少有眼力有定力的收藏大家。收藏界早有真言;‘’没财力玩不了,没文化玩不好‘’。说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从逻辑上讲,二者是并列关系;从重要性上讲,二者是偏正关系。虽然财力有大有小,文化有高有低,但综合来看,文化占主导地位。财力小而文化高,可能收到好东西【拣漏】;而财力大文化低,则可能买得是庸品或赝品[打眼】。未来的战国红收藏大家必将是有文化底蕴之人,因为他们知道该拥有什么,摒弃什么,坚持文化价值投资理念,把有效资金用在刀刃上,寻求长远而丰厚的回报;他们能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准确把握市场脉动,不为一时浮云遮望眼,任凭潮起潮落,静观云卷云舒,胜似闲庭信步;他们能走在时间前面,抢占制高点,凭借一双慧眼,发现和拥有真正的精品.佳品。
四是由于缺少文化交流与研究,战国红发展难以打开新局面。诚然,战国红能够有今天  ,一些体会深刻,见解独到,文笔流畅的好文的确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因数量太少,且研究领域不够宽泛,几滴水难解重多战迷的如饥似渴。从组织的几次活动看,商业行为过重,文化氛围不浓,虽然达到了‘’文化搭台,营销唱戏‘’的目的,但战国红与一般商品不同,她本身就是文化,淡薄文化,侧重其它,效果自然难佳。有的评奖活动,层次可谓高,号牌可谓大,但获奖作品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只要交纳一定的参评费,就能捧回各种获奖证书,  其含金量可信度可想而知,滥竽充数成为新常态。照此下去,战国红的高品味何在,战国红组织的信誉何在,战国红的健康发展何在。真诚希望有关方面反思借鉴其它好的做法经验,真正担负起应尽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五是由于缺少文化宣传与推广,战国红发展走进圈里热.圈外冷的无奈困局。任何事物为大众所认知,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至关重要。战国红面世已六年有余,但在有声有影,有文有图的媒体得以报道宣传凤毛麟角。即使有几期令人渴望的专题节目,观后却是满心失望。作品平庸无代表性,专家不专锤锤砸偏;名为‘’斗宝‘’,实为俗气难耐地逗观众  玩,毫无文化知识元素可言。更令人费解的是,本省的主流媒体至今没有战国红方面的文化嗅觉,任你‘’墙里开花墙外红‘’,‘’我自岿然不动‘’。尽管如此,战国红的忠诚者们仍一如既往地企盼得到媒体的关注与呵护,而好媒体的宣传与推动,一定是建立在有深度的历史溯源和有高度的文化寻根基础之上,并辅之以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的展示。
........战国红如同我们的孩子,爱她已成为我们的天性。如今她已过了儿童期,该上学了。养育好孩子,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多给予文化的滋养与引领,这应是伴随她一生的主旋律。我辈有幸,已拥有一份战国红无与伦比的美丽;我辈更需努力,尽快积淀厚重得文化底蕴,才能与之相匹配。守正出奇,文化无敌,此乃收藏战国红之大道。
身为最早叫出战国红名字,并拥有完整的历史传承的朝阳,确实有理由排斥跟风者与仿冒者,只不过在商言商,许多不修德行的人,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连最基本生而为人的人格都摒弃了,滋养了无数的寄生虫。[6]
给料石下药,就是说我们会遇到使用煮胶等方法来堵裂的商家;
骗开料私藏,屡见不鲜,拉交情帮一些收藏的人开料,左一刀藏一块,右一刀藏两块,做完后拍胸脯说我没坑你;
还有人,为不能得罪的人开料,嫉妒之下找各种机会破坏料石,例如嘴上说有内裂,所以用大锤砸掉,说不砸早晚也会掉。
例如可以取出手镯大小的肉石,刚好中间切开,以不熟练或者意外等理由解释;
这些心态扭曲的人,
明明鼠目寸光,非要说得胸怀四海;
明明门可罗雀,却非要说着自己生意火爆。
他们举着大义的旗帜,从别人手里坑来石头低价处理换钱;更有甚者,工艺和做工粗制滥造,不思进取,整日攻击他人手艺与人品,“他的东西不好卖出去没人要!他的做工不行,就必须做什么做什么只能怎样!他人品不行!他偷料!”满口他人,无一自省![6]
好石头自己会说话,好作品依旧会被人赏识,好人品亦有时间为其证明。谁是贼喊捉贼,谁是假冒伪劣,谁是光明正大,谁是货真价实,早晚都会水落石出。但这个过程中被丢失的人格,被摒弃的德行,被损害的名声,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挽回。 纵观古今,身不正无以立世,德不厚则无以载物。
宣化与浦江,严格说是属于“类战国红”,虽说成分是不变的,但在传承而言,上溯不到战国,同样价格也自然比不了更美观的北票战国红。用业内人的话说“摆上桌面放一起看,那就不是一个玩意儿。”
哪怕“大战国红”理念真的落地推广,也应该对“广义和田玉”理念推行中的恶劣效应引以为戒。以现在的和田玉市场为例子,因“广义和田玉”理念的推行,导致俄料,青海料,韩料横行市场,并且因为国家标准鉴定出来的成分一致,导致国家标准证书都只能对所有料子捏着鼻子打出“和田玉”这么一个证明。可实际市场上和田料还是远远高出所有其他产地的“和田玉”。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因为无法区别产地,害怕花了和田料的价买了其他产地的料子而不敢下手消费,新入场的商家也宁愿进翡翠,不愿进和田玉。这个“广义和田玉”理念实际上是在加大市场不透明,做混市场,让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人能够最大利益化,让实事求是,厚道经营的人不能生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大战国红”理念落地推广的过程中不能明晰产地,透明市场,那必将走上和田玉的老路。
天赐美石,与之为伴的人不可因做人和道德辜负了它才好,石不能言最可人。如果让品德败坏的人拥有战国红如此美丽的瑰石,怎能叫人服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能毁了战国红市场的从来都不是外面的料子,而是某些心态扭曲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