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文言文历史怎样说

文言文的历史自从商朝产生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刻写甲骨卜辞以来,可以说就开始了文言文的历史.我们知道文字有形音义三个方面,从古至今汉字的形音义都在变化.虽然我们不知道某个字在古代怎样读,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根据字形来识别它的意义,这正是表意文字的特点.所以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方言的人,都能根据字形理解语句的意思.有人据此认为汉字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绵延不息,传承至今,可以说汉字功不可没.根据古代汉语发展史,结合古代文学史,在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散文,二是辞赋,三是诗歌,四是古白话.下面按朝代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分别叙述.(1)先秦时期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包括春秋末年战国初年语录体的《论语》《墨子》;战国中期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的《孟子》《庄子》;战国后期专题论文的《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另外还有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诸子散文大多是哲学著作,故又称为哲理散文,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诸子简介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济世爱民为己任,带着与统治者在政治、哲学上的巨大差距,转化、更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基础,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一整套儒学理论体系,真正构建了古老中华的核心次序,铸造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铸就了中华民族之魂. 孟子先秦历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的思想集中反应在《孟子》一书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重民轻君”是他“仁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山东滕州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 节用节葬”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别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反对战争,提倡和平.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

2. 求初二水平的文言文历史小故事

鞭打之德

〔明〕朱国祯

新昌吕光洵之父,豪于乡,县令曹祥抶之,卒为善士。曹祥,太仓州人也。光洵为御史,按太仓,谒祥。祥已忘前事,光洵语其故,祥不自得。光洵曰:“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其后,盖戴恩十余年如一日也。”竟留夕谭,乃去,且厚赠之。

以下是注释:

新昌吕光洵的父亲,是个土豪,新县县令曹祥揍了他一顿,最后成了好人。曹祥,太仓州人。后来光洵为御史,巡视太仓,去谒见曹祥。曹祥已经忘了以前的事,光洵把事情的缘故说出来,曹祥感到很不安。光洵说:“要不是老先生,我父亲哪能改恶行善?那件事之后,我一直感激你的恩德十余年都不变呢。”结果就留宿在那里作长夜之谈,吕光洵离开时,还厚赠了曹祥很多礼物。

3. 文言文的发展历史

文言文的发展历史: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的主要特点: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4. 出自文言文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出奇制胜 出处: 《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典故: 奇:奇兵,奇计;制:制服。

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例子: 统率所部,~,将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2. 亘古奇闻 出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典故: 亘古:从古代到现代;奇:稀有不常见的。从古到今很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

3.奇货可居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典故: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例子: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4. 奇葩异卉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典故: 珍奇难得的花草。

例子: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丛林中,有许多~。 5.百步穿杨 出处: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典故: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例子: (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6. 百感交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典故: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例子: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7.百家争鸣 出护憨篙窖蕻忌戈媳恭颅处: 《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典故: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例子: 没有~,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8.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典故: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例子: 测绘工作常是~,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9. 发引千钧 出处: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典故: 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

比喻极危急。 10. 东方千骑 出处: 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典故: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例子: ~从骊驹,岂不下山逢故夫。

(梁·简文帝《采菊篇》诗)。

5. 文言文的历史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1919年“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是我国的重要文化。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6. 文言文的历史

不对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但区别于“白话文”。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次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