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文 | 行之

《金刚经》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其中有两句最有名,其中一句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通常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想,何解?

禅宗中有“拈花一笑”的典故,说有一次佛祖释迦牟尼说法,拈起一朵金婆罗花,却一句话也不说。在座的弟子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只有摩诃迦叶突然轻轻一笑。佛祖很欣慰,当即宣布把衣钵传给他。

这个故事其实不复杂,讲的是一种省去解释,并不说破的“心领神会”。两个多年的好友,对彼此的性情,习惯了如指掌后,也能形成这样的默契。特殊时候,不必说话,相互递一个眼神,就能交流。能有类似于“拈花一笑”的效果。

我以前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他最大的爱好是上街看美女。每次看到美女,都要评头论足一番,但是有时候离美女太近,说话就不方便。这时候他给我递一个眼神,说,哎呀,有点烦嘛。通过他的眼神,我就知道,其实他的意思是在说,哎呦,妹子有点漂亮嘛。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种佛经,本质上是没办法直接解释的,跟易经一样,怎么解怎么对,怎么解也都怎么废话。这种文本,类似于王维的唐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解释过来就是,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枝间,清澈的泉水流淌在石头上。一解就无趣了。它真正的魅力是隐藏在字面后的拈花一笑,你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就什么都有了,体会不到,它只能是直愣愣地十个字排列在一起而已。

世间很多大道理都是废话。废话只有在你某个觉悟的时刻,才会散发出来它本有的气质。好比切碎的蒜末,平常闻起来,味道平平,一旦经过滚油的爆炒,会瞬间飘散出烟火的气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听起来简单,但小孩子是没有感觉的,只有真正行过万里路,阅过无数人的成年人,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电影《路边野餐》在一开始,字幕中就引用了《金刚经》中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容易给人一种装逼的感觉。但凡跟文艺有关作品,如果主题和台词撑不下去了,为了故作高深,就容易动不动引用几句连作者自己都搞不懂的佛经。有些电视剧,只要出来个老和尚,就一定要硬拽两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类的佛经名言,但是完全无视背景的设定,情节的铺垫,听得人忍不住犯尴尬症,恨不得上去扇他。

凡是一上来就引用佛经,易经,诗经,道德经之类,跟经扯上关系的电影,不能把观众整出眼泪,就只能整出白眼。《路边野餐》里的男主角只流过一次眼泪,镜头对准是他的背面,但他的面前是一面镜子,观众能通过那面镜子,看到他真实的哭过。所谓镜花水月,一切皆是幻象,镜子有“假”的意味,但人的哭泣是真情流露,真假融和一体的时候,许多情愫便说不清了。这便是悲情的拈花一笑。

《路边野餐》的男主角在妻子死后多年,在小镇的理发店里终于遇见一个喜欢的女人。多年不唱歌的他,甚至自告奋勇为她唱了首《小茉莉》。一首歌后,他送给女人一盒磁带,说,你不是喜欢听音乐吗?这是李泰祥的《告别》。

为什么是李泰祥的《告别》?这是巧合,还是对“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呼应?送完磁带,男主角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了任何的后续。他知道,他不可能和这个女人之间再发生些什么,他即便动了情,也还能把情收回去。

老男人与少年的动情是有区别的,少年一旦动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飞蛾扑火,是画地为牢。而老男人看透世事后,是知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是知道世事虚妄,命运捭阖的。

人是最容易动情的动物,一生只爱一个人,听起来固然美好,却总是不现实的。我认识一些已经结过婚的男女,聊天中跟我说起,他们这个年纪,当然不会随便喜欢一个人了。即便喜欢了,也清楚地知道,不会怎么样了。

世间感情,华丽的总是诺言,而真相,不过是那一句“不会怎么样了”。

为什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看似是三种状态,但去年的过去,也曾是去年的现在,也曾是前年的未来。从时间流动上看,这三种状态,是时刻在接力转换的,周而复始,片刻不停。在这样一种时间的流态里,所有拥有的东西,都将转瞬即逝。那么能拥有什么呢?不过是每一秒种里,正在发生的那0.1秒钟。

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时间的长河里,没什么是可以真正意义上得到的。一个人,如果在某个瞬间,忽而感应到了这种无力,那么世事里的各种形式,就不会再那么看重了。

庄子是个天才文学家和哲学家,他信奉的生活哲学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是尽力把一份感情维持在“现在”的状态,而相忘于江湖,是彻底把过去,现在,未来流放,是把形式遗忘,把最本质的感情,留在茫茫江湖中。这是《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另一种翻译。因为不可得,所以最好相忘。但谁能真的清除自己的记忆呢,不过是面对现实时,将心疼压制到最低值的通透而已。

《路边野餐》尽管强调三心不可得,但还好是浪漫的:

今天的太阳

像瘫痪的卡车

沉重的运走 整个下午

白醋 春梦 野柚子

把回忆揣进手掌的血管里

手电的光透过掌背

仿佛看见跌入云端的海豚

电影中的男主角,听心仪的女人说想看大海,想看海豚,让她把电灯熄灭,拉着她的手,用手电筒从她掌心托底照入,告诉她,海豚的样子就像是她手背的样子。这时候,这个男主角的浪漫,便像是八月的桂花香,幽幽撩动人的心扉。尽管三心不可得,但至少这一刻,他的真情是永恒的,足以和流动的时间抗衡。

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有两种方法。一种做一只碗,一种做一颗糖。把女人比作粥,有的男人选择做碗,稳稳地把粥收进怀里,一粒不剩地占有。有的男人选择做糖,掉进粥的怀里,融化后,糖分分解到每一粒米上,但是无影无踪。

《路边野餐》里的男主角,显然是不想做碗的,因为对于粥而言,可以换不同的碗来装,聚散不过是形式而已。而糖一旦化掉后,虽然很难看到实质,却怎么分也分不开。人世间很多事,如果非要以“想得”的心态来占有,必定会增添很多烦恼,如果明白了三心不可得,而不求得,肩上的重担,或许就会轻很多。而实际上,这些重担,往往是我们自己施加的。

《金刚经》最有名的两句,还有一句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这不就是“为什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最直接,也最好的解释。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