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受网络影响有多大,当代小学生受网络影响有多大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1日电 6月20日,202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举行,会上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状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方面,未成年人中仅小学生的网络普及率就已超过90%,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识渐趋理性,能够同时认识到网络的便利和弊端;游戏、音乐和视频一直是未成年人网络娱乐活动的主要方式,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呈现逐年上升之势;多数未成年人表示发表网络言论时,具有自我约束意识;有近两成未成年人存在过度依赖互联网的情况;近四成未成年人难以辨别虚假信息。《报告》指出,不同未成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差异需要格外关注。
当代小学生受网络影响有多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刘尚君)6月20日,202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举行,会上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方面,未成年人中仅小学生的网络普及率就已超过90%,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识渐趋理性,能够同时认识到网络的便利和弊端;游戏、音乐和视频一直是未成年人网络娱乐活动的主要方式,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呈现逐年上升之势;多数未成年人表示发表网络言论时,具有自我约束意识;有近两成未成年人存在过度依赖互联网的情况;近四成未成年人难以辨别虚假信息。

202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举办。

《报告》指出,不同未成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差异需要格外关注。一是城乡数字鸿沟依然显著,农村未成年人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城市未成年人;二是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总体水平偏低,网络更易使留守儿童沉迷其中,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工具;三是困境儿童的网络素养提升目前多依赖于社会组织与企业的下沉公益活动,整体机制还需完善。

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报告》建议:应当明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教育责任;应将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主阵地,推进网络素养进课堂教育;应当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培育未成年人良好网络素养的社会文化氛围。

据了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状研究报告》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在立法和实践层面的现状进行全面地梳理与综合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提供参考,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的各方责任主体积极投身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事业,共同为未成年人构筑全链条、全方位的保护屏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据悉,本次会议由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主办,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光明网、中国青年网、腾讯、抖音协办。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80余位嘉宾线上线下参会。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代小学生受网络影响有多大相关阅读:

小学生将“栓Q”写进作文,老师批改很头疼:互联网对娃影响太大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对于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几乎每个阶段,网上总会出现一些流传度甚广的网络流行语,大家在聊天时蹦出几句网络流行语,也能够彰显出自己跟得上潮流。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作为学生,如果将网络流行语写进了作文里,则大概率会被吐槽“不分场合”。

不久前,河南许昌的一位小学生就在作文里加入了当下一个很流行的网络词语“栓Q”,不仅如此,该学生还在作文里加了一段令人难懂的歌词,当老师批改的这篇作文的时候,顿时觉得头大如斗。

老师坦言改到这篇作文时自己很想笑,但考虑到孩子是第一次写作文,他对孩子既没有批评也没有鼓励,而是感慨如今的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对此自己只能慢慢引导。

不得不说,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比较理性的,受互联网影响,如今很多孩子对于网络用语和规范用语并没有很强的甄别能力,倘若网络用语接触过多,则很容易会将其带入他们所认为的合适的语境里。

而如果老师对此严肃批评,则很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当然,很多网友在为老师点赞的同时,也对孩子过多接触互联网的现象发出感慨。

有人坦言中小学生应当多多诵读经典,学习优美准确的书面表达方式,而不是将网络流行语当成时髦在作文中“炫技”,这样的表达只会暴露自己的知识匮乏。

也有人表示每一个被互联网洗脑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负责任的家长,倘若家长对孩子接触互联网采取一定的制约,孩子则不会沉迷,因此家长要做的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互联网时代,家长要如何理性地引导孩子呢?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摘得冠军的16岁女孩武亦姝。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文弱外表的少女,她全凭一己之力击败了北大博士生,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惊艳了无数观众,不少人都被这位小才女的知识储备所惊艳。

武亦姝走红后,她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激起了无数学者和家长的探讨。

武亦姝的爸爸是一名律师,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走了一些弯路,和很多孩子一样,武亦姝并非生来就对读书和诗词感兴趣,小学时的她贪玩,调皮,不爱学习。

倘若互联网发展得更早一些,武亦姝也极有可能是个沉迷于电子屏幕的孩子。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中时期,此时,武亦姝的爸爸开始意识到女儿不可以再继续沉溺于垃圾快乐了,她需要找回学习的兴趣,也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梦想。

为了帮助女儿,作为律师的父亲决定以身作则,为女儿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他每天下班后会准时关闭手机,一有时间就会和女儿一起阅读、背诗词、玩益智游戏,工作虽然很忙碌,但他却选择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陪伴、鼓励和引导女儿。

这样的陪伴坚持了10年之久,爸爸的付出也得到了欣慰的回报。

由于父母坚持不在孩子面前使用智能手机,武亦姝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从未沉迷于网络,她的出口成章和作文中的妙笔生花皆源于日积月累的经典读诵,与此同时,武亦姝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了高度的自律。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分毫毕现地体现在孩子身上,自律的家长,大概率也会养出自律的孩子,而家长本身就沉迷于网络,放不下手机,孩子也很难不被互联网洗脑。

育儿先育己,永远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本期话题

你如何看待孩子将网络流行语写进作文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