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同:毛主席警卫员,隐姓埋名55年,再难也不透露自己身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秦孝同早年的经历

奉孝同,出生于湖南省奉家镇的一个小小的团村,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他的家庭在当时的年代还是比较贫困的,吃得饱穿得暖就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在奉孝同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不像是别的孩子那样,能够无忧无虑的玩耍,那时候小小的他已经开始懂得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分担家里的重担。小小年纪的他,已经非常懂事和成熟了。

1934年的12月份,红二军团长正巧经过秦孝同所在的村子,年纪还小的他看到这样的一群人,吓得魂不守舍,自小就一直呆在村子里的孩子,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阵仗? 小小的秦孝同吓得赶紧往家的方向跑去。 事后 ,秦孝同才知道这些红军并不是他想的土匪样子,原来红军是来保护他们的,逐渐的秦孝同对这群红军充满了好奇。

红军在村子里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秦孝同渐渐发现这群人事实上和蔼可亲,红军的团长询问秦孝同村子里谁是地主?小小年纪的秦孝同并不懂得地主的意思,在当时的旧 社会 ,地主这样的新名字自然是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熟知。

村子里的红军将地主的粮食和猪肉分配好分发给村子里生活非常贫困的家庭,并派给他们新的暖和的被子和生活用品。在秦孝同的印象里,村子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过,家里的日子也比过年的时候还要好,连母亲平日里不舍得做的肉,如今都能隔三岔五的吃上了。秦孝同心里对红军的敬畏多了几分, 不光是秦孝同,整个村子里都充满了对红军的拥戴与热爱,这在小小年纪的秦孝同心里种下了一颗当兵的种子。

在当时的旧 社会 ,地主与普通老百姓的差距还是非常显著的,地主家有余粮又怎么会分给普通的老百姓呢?在秦孝同的记忆里,地主就是坏人的象征,他们猥琐而丑恶的嘴脸让秦孝同对此十分反感。年纪尚小的他都知道地主是压榨着他们这些老百姓的, 而红军的来临,不仅惩治了地主,还让他们这些老百姓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地主家们平日里令人作呕的嘴脸再也不复往日了,秦孝同的心中发生了一些些微妙的变化。

抗美援朝爆发,秦孝同前去当兵

1950年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那时候的秦孝同才二十三岁,正值大好青年时期,正好国家征兵到了村子里,秦孝同一直以来因为那次红军的事情对当兵有了非常崇拜的心里,当下决定报名参加志愿军,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心力,也圆了自己的当兵梦。与此同时,他也知道这可能是自己这辈子唯一一次当兵的机会了,在这样破旧小小的村子,如果错过了这次,也许以后就再也遇不到这样大好的机会了。

于是,23岁的秦孝同毫不犹豫的走上了当兵的道路。

在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时间,其实中国的军事力量与美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美国当时已经是拥有导弹的国家了,美国的军事武器无疑在当时是遥遥领先于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在这次的战争中,不少村子里的人反对秦孝同去当兵,在他们看来,秦孝同的做法无疑是上前线去送死,试问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刀,而敌人的武器是一枚导弹,这样的实力差距,难道不是去送人头吗?而秦孝同在知道这些种种利弊后,仍然选择了去前线当兵。 他知道,要想出人头地,必然得先吃的苦中苦。前方的困难再险阻,他也得硬着头皮冲上前去,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秦孝同凭借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年纪轻轻的他就得到了上级的褒奖。无论是顺风战,还是逆风战,秦孝同都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退缩。他逐渐成为了让人敌人闻之害怕,让战友心生敬佩的英雄。1953年,奉孝同战后回国做了一名武警,在武警的岗位上坚守着。

秦孝同初遇毛主席

在北京的秦孝同工作了几年,他的工作表现优异,连领导都忍不住夸赞他。正巧当时毛主席身边缺少一个警卫员,原先老的警卫员退役了,一时间职位空缺,没人顶替。单位的领导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表现良好的秦孝同,举荐他做毛主席的警卫员。 毛主席的警卫员可并不好当,不仅要有战斗意志还要始终忠于毛主席,保护毛主席的安全问题。 得到这个消息的秦孝同喜不自胜,有机会做毛主席的警卫员,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呀。

随着毛主席警卫员的正式选拔,各方领导一致认为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色的秦孝同可以堪当这个大任,随后不久秦孝同正式被上级批准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 这一切,让秦孝同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他做梦都没想到,当初因为年少时当兵的梦想,逐渐演变成如今竟然能保护我们国家伟大的领导人。这是普通人努力一辈子都得不来的荣耀啊!秦孝同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秦孝同跟随着毛主席的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逐渐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在毛主席身边之前的秦孝同只是个空有战斗皮囊的人,那么在跟着毛主席身边的这些年,他不仅仅跟着毛主席学习了很多思想,更多的是对于文化与精神的熏陶,这让本就没读过什么书的秦孝同从内而外的被改变了。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周边人的接触, 秦孝同的性格,为人处世的能力也随着时间变得更加成熟起来,他的思想也更加的进步和开阔;

毛主席住在丰泽园之中,秦孝同则在后门守卫。毛主席非常随和,他经常叫秦孝同跟他一起吃饭,合影,聊天,有时候还会把自己的书籍借给秦孝同阅读。秦孝同一直觉得毛主席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他不仅帮忙照顾他的家人,还会经常和他探讨一些思想。 秦孝同曾说:“我们伟大的主席说过的话,我必须的记清楚。”

秦孝同在警卫团呆了足足有五年的时间。他先后被授予了很多很多的荣誉称号,不仅仅学会了射击,各类军事技能。毛主席还教给了他识字,读书,论诗。这使秦孝同对于毛主席的感情更加的忠诚与敬佩。


毛主席对秦孝同的知遇之恩

在秦孝同做毛主席警卫员的这些年,秦孝同发现出入于毛主席办公室的大多不是知识分子,就是学生还有很多国家工作人员,无疑不是非常有文化和家庭背景的人。这让出身于贫寒家庭的秦孝同感到非常的自卑,就在这一阶段秦孝同的自卑心理被毛主席敏锐的感知到了,他常常鼓励秦孝同多阅读书籍,看看报纸,小时候的教育不足完全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弥补。

于是,尽管秦孝同的知识水平只有小学三年级,可是他还是不懈的努力,学习识字,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也会瞅着毛主席空闲的时候询问他,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知识水平有了非常大的飞跃。这让毛主席与秦孝同自己欣慰不已。

在秦孝同做毛主席警卫员的这些年,也并不是如此悠闲太平的。自从国民党战败之后,蒋介石派遣了很多特工跑到大陆来搞破坏,既然正面战场打不过,那么特工便成为了家常便饭,所以保护国家领导人的生命安全成为了秦孝同相当重要的事情。

秦孝同对此也是高度重视。 在他不当值的时候,秦孝同也是自愿报名参加巡逻,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让敌人有趁之机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秦孝同正好生病,但是他并没有请假休息,毅然决然的坚持上岗来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正巧被主席发现了他的异常。刚开始秦孝同闭口不言他生病的问题,在毛主席百般询问下,终于得知了生病的消息,在毛主席的命令下,他才不得已的回去休息。在回去的路上也忍不住叮嘱值班人员打起千万小心保护主席的安全。

秦孝同退役回乡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年满后,秦孝同选择回乡发展。由于秦孝同在职期间表现出色,工作一丝不苟,毛主席给他颁发了很多的荣誉证书。并且大大的褒奖了他,1958年,奉孝同退役回到了家乡,结束了他的警卫员身边。 正巧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国际关系比较紧张,国内又爆发了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秦孝同响应了毛主席农业生产的号召,决定回家搞一搞农业生产。 按照道理来说,秦孝同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后,应该可以得到一份更加适合养老的工作岗位,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秦孝同回乡后,自始至终没有向乡亲们提过他在毛主席身边就任警卫员的往事,当他返乡后,乡亲们都以为这位久别家乡的故人是去跟了部队了。秦孝同从未向任何一个人提起过那段与毛主席朝夕相处的日子,但是众人也渐渐的发现了秦孝同的与众不同。在乡亲们的眼中,最开始秦孝同还是那个大家眼里什么也不懂,和大家没什么两样的小伙子,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大家发现谁家亲人邮寄了信件总会让秦孝同念给自家老人听,谁家小孩总缠着秦孝同讲讲大山之外是什么样子的,秦孝同越发的不同在乡亲们眼中充满了敬意。

秦孝同与妻子的邂逅

秦孝同老家的土地称不上有多好,耕种的收成也并不如别的村子,这让秦孝同发了愁,后来在秦孝同在老家耕地的那段日子,他遇见了他的妻子。当时由于土地收成不好,国家决定举办公社,当时的奉家镇就成为了奉家公社。当时公社领导的有一男一女。男的便是奉孝同,而女社长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王欢云。王欢云与奉孝同一见钟情,两人在后来举办的比武会上双双拿下第一名,不久之后,二人就喜结连理结为了夫妻,成全了一段佳话。在和妻子结婚很多年后,两人一直住在破旧的房子中,吃得饱穿得暖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秦孝同和妻子十分恩爱,也相当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秦孝同和妻子一生中有四个孩子,分别是三个闺女,一个小子。

但是,原本美好而平静的日子被打乱了。在1984年的时候,他们的女儿被人拐骗,两人着急的寻找了好一段时间,可是始终没有女儿的消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夫妻两人在找到他们的女儿,而那时,她已经死在了海南。另一个女儿生了比较奇怪的病,原本幸福美满的婚姻破碎了,不得不流离在外。日子清贫孤苦。另一个儿子原本好好的,可是最后也是不久于人世,他们唯一一个比较好的女儿,远嫁他乡,几乎很难回来看望他们。

虽然秦孝同有着这样多的儿女,可是这并没有让他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命运总会不经意间跟你开很多玩笑。虽然儿女双全,但是和孤寡老人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两样,秦孝同只能和妻子相依为命,他的身侧到老也没有别家一样的儿女侍奉在身旁。即使命运如此不公,但是秦孝同总是乐观积极的去面对,即使只有妻子在身边,即使家里的日子过的无比清苦,但是他从未因为他的身份而向 社会 讨要过一点点的资助,他总是要自食其力,绝不给别人添一点麻烦。这也是毛主席教给他的道理。

秦孝同身份意外曝光

那时候,秦孝同的女儿生了重病,正逢村子里没有什么医生,所以他们去镇上请了很多的医生来给女儿治病。当时因为秦孝同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所以医院派了人留在家里诊治,当时山里的路还未修过,异常崎岖难走,所以当晚他们便住在了秦孝同的家中。

秦孝同的家里非常清贫,连饭菜也称不上多么美味,大家的兴致一直不是很高,这时秦孝同的妻子提议让秦孝同讲一讲他年轻时候抗美援朝时的经历。这让一干人等顿时来了兴趣,那毕竟是上了年代的事情,几个年轻的医生都不曾经历过,便对这件事产生了格外浓厚的兴趣,秦孝同又不好意思扫了客人的兴致,便和大家讲了讲他的故事,许是讲的甚是入了迷,秦孝同不仅仅讲了他在打仗时候那些激烈的战争场面,也讲述了他在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员时生活的平静, 他讲述了毛主席是如何的和蔼可亲,是如何的体贴下属,是如何的教会他识字看报,是如何教他待人处事。 这一讲,不自觉地就讲出了那些他从来没有说出口的身份,让周边的人不禁大吃一惊,这位身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山野老人竟然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员!

秦孝同的故事让这些年轻的医生目瞪口呆,他们恐怕做梦也没想过面前的这位沧桑与普通人无异的老人竟然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那个号称神枪手的人。他们从未想过这样的一个人会隐姓埋名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做着普通农民一样的事情,过的甚至比普通农民还要清苦的日子。

医生们回到医院以后,向身边的人讲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他们想着查阅了当时年代的各种资料,他们在查找的过程中渐渐发现秦孝同的身份如此的令人震惊,他在抗美援朝时期的表现如此优异,是不可多得的战争英雄,而他又贴身保护了毛主席长达五年之久。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心甘情愿的隐姓埋名着!医生们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当地的政府有关机关。这引发了政府们的高度重视。

当地的政府人员立刻展开调查,他们发现秦孝同的日子过的非常辛苦,他的儿女也先后遭到不幸,有关政府为了让老人的生活过的好一些,他们发动了全国范围的捐款,希望帮助秦孝同的生活有所改善,改变他们目前的困境。

但是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对于秦孝同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他平生以来的心愿只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健 健康 康的成长,不要在受到任何的伤害。而其他两个愿望说来令人落泪。秦孝同其他的两个愿望便是去看看毛主席的故居, 他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了,而另一个心愿就是去看看毛主席的纪念堂。

当秦孝同说出这两个心愿的时候,他身边的的人都不禁落了泪。这个年迈的老人一生都是为了追随毛主席。就连他退役以后,即使离北京如此的遥远,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毛主席,感谢他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过秦孝同一个问题:你的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而秦孝同却说:“我把和毛主席的合影弄丢了,离开他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这个老人他的心里始终都是毛主席,始终都是这个伟大的祖国。

秦孝同完成心愿回到家乡

秦孝同的心愿都是毛主席,在他陪伴毛主席的五年时间里,五年的时间其实是极为短暂的,可是在秦孝同的心里,这五年是他这辈子最为宝贵的五年时间,在这段时间他的人生都发生了最大的变化。他懂得了很多他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是毛主席教会了他知识,是毛主席教会他思想文化,他跟随着毛主席学会的是普通人一辈子学不来的东西,毛主席给予他的是报答不完的恩惠。

秦孝同的心愿,最终得以达成,国家资助他去了纪念馆与故居,在那里秦孝同落了泪,他离开毛主席的时间太久了。这 期间他从未有机会走出大山来看望主席,他还记得在他临走之时毛主席跟他说过,一定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切不可张扬。 那时候他谨遵毛主席的命令,从未向外说过他的警卫员身份一丝一毫,直到晚年才得以说出口,关于毛主席对他说的话,他保守了一辈子,也记了一辈子。那时候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秦孝同的心里百感交集,

他回忆起那段曾经的往事,不禁落下泪来,他忘不了毛主席,忘不了过去他做警卫员的那段时光,更忘不了与主席朝夕相处的那段岁月。过去的种种在脑海清晰可见,可眼前早已物是人非,唯一能够与毛主席有联系的只剩下这两个地方了。

从纪念馆和毛主席故居回来后,政府曾想让他和妻子孩子们一起搬到城里来住,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不要让他们住在那样破旧的屋子里,可是秦孝同拒绝了 社会 人员的好意,他一个人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那条通往那个山村的道路。他的背影孤寂而决绝。

此时,已经是2013年了,秦孝同已经离开毛主席55年之久了,这55年仿佛一把沉重的锁压在这个沧桑的老人身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