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自序部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见: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每天有事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我慢慢解开“愿望觉醒”到“方法觉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后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思考和启发】他们口中常说的“认知”,你认知到了吗?

对于“认知”这个词,我们常常听到的几句话是这样的: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你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你成长的高度;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不明所以。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了一下,也是解释得让人不是很明白。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词在十年前是没有的。既然没有,那就一定有我们熟悉的词语和它很接近。就好象我们现在说“囧”,说“饭圈文化”,说“杠精”,一下就知道是“尴尬”、“粉丝圈子”、“专门抬杠”等等。

认知,从字面意思来看,“认识”和“知道”,认识一个人或事物,知道T,了解T,明白T。

于是,我想用“理解”这个词来类比,就是我们对人和事物的理解程度。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理解”范围以外的钱;你“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你成长的高度;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理解”能力上的差异。

看看,是不是有那么几分相似呢?如果觉得可以类比,那和它相反的词,就是“不理解”,就是“无知”。

《认知觉醒》开篇就提到,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我们看上去都是睁着眼睛醒着的,但其实我们每天活得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完全就是一个“睡着的人”。为什么呢?大多数人一生都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更进一步说,大多数的人,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思考这些问题,处于”沉睡“状态。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上有个词“巨婴”,我们外表看起来是个成人了,但是心理上其实还是个婴儿,遇事不理性、不成熟,所以只是一个巨型的婴儿而已。

而《认知觉醒》这本书,就是想把我们从”沉睡“状态唤醒,让我们睁开眼睛,真真实实的看一看这个灵动的世界,真正弄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活着,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要有‘醒过来”的愿望,然后再找到“醒过来”的方法,最后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觉醒。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