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隐窑丨永远画不完美的雪景山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前些日子,琢磨着出几款山水的物件。一来,正值春花满山,山水特别应季应景;二来,从上月初就有老玩家和茶友追着问:春茶都下来了,何时再出康熙山水杯啊。似乎,于情于理都要烧些出来,抢时间和师傅们研究了一下,便开始着手定画片。

巧合的是,一日在找资料有些累时,偶然翻到了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就是诵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唐代大诗人王维。

其实,这画算家喻户晓了,毕竟是水墨雪景山水创始人王维的代表作,而且也是觉山隐窑经典画片之一,我们经常在画前翻看,今次不知是灵光一现还是怎的,忽然觉得有些不同。

而微妙的变化,让这画越看越有味道,甚至茶歇时都不舍得放下。转过天来,就一直寻思着能不能在原本重工雪景的基础上,借鉴原作风韵,重塑雪景。

纠结了一下,还是忍不住找画师商量,最后决定在康熙山水之前出一款来看看。于是,就有了这只不应景的「青花雪景山水铃铛杯」。

而要说这次的雪景山水到底有哪些不同,恐怕只有一个词,就是温暖。

如果放在以前,说雪景会让人觉得温暖,显然是很可笑的。想想满眼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哪有半点暖意可言?即便再自我催眠,也不能把冰天雪地和温暖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词硬拉到一起。

但这次动笔前,我们换了一种近乎不画而画的思路,不以表现画工和技法为主导,说白了就是不为重工而重工,不为写意而写意。脑袋里也不再想着大雪封山的肃杀天地,而是山重水复见炊烟的人间境界。

所以,在这只杯子上您看到的不是冰封江面,而是轻舟推波;不是空山无人,而是老翁杖行。正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让一派被白雪覆盖的山川间充满了生机,这个生机也不再是那些堆积在山崖和水畔的亭台楼榭,而是有人世间的暖意,加上一群飞鸟轻掠水面,整幅画都活了起来。

记得一位画痴老友曾说过,古人画雪景的最高境界,并非表现寒意,而是禅意,是一个让观者置身于其中的心灵桃源梦境,从中获得暖意与喜乐,以及心灵上的舒适与放松,最终天人合一。而这种对立统一、似有还无的感觉,可以被称为禅意。

虽然离这种境界很远很远,好在我们一直留在这条路上,也希望一直走下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