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河的开发治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石川河的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连同西面清河流域北原下之地,皆属郑国渠灌区。 汉代,汉文帝刘恒为其外婆灵文侯夫人于怀阳城修建文昌渠,明清时期,疏修渠道,引水灌田较前扩展。据清光绪《富平县志》记载,引石川河东滨水修渠11条,渠名为文昌渠、实惠渠、东永济渠、东永兴渠、广济渠、广泽渠、永长渠、溢水渠、石水渠、千年渠、永润渠,合计灌地面积达142.7顷;引石川河西滨水修渠14条,渠名为偃武渠、中渠、小白马渠、大白马渠、永寿渠、新渠、西永济渠、杨家渠、清泉渠、小判官渠、兴隆渠、永兴渠、遣爱渠、长泽渠,合计灌田139顷。以上25条渠道因年久失修、改建渠道等缘故,已俱堙废。到20世纪末,东干、西干、民联、广惠、温惠等十余条渠道均可引流灌田。
支流顺阳河上游赵老峪口,古今都是有名的引洪漫地灌区,流经的绵川(流曲川),即秦始皇赐王翦“美田千顷”之地。建国后,为了更好地发挥顺阳河水利资源效益,1966年在赵老峪新修了红卫渠,改造原有设施,造成多渠口、短渠线的渠系,使山前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28900多亩。20世纪中,由于忽视了对顺阳河古道的疏通,致使其失去泄洪能力。1983年到1984年,秋雨过多,连年山洪下泄成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后,富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6月作出疏通顺阳河古道的决定,8月进行勘察,11月5日分段破土疏修。到1985年6月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使洪水归河,造福人民。新疏通的顺阳河古道,从薛镇水泥厂至神下村,全长29.17公里,河口宽6米,深1.8至2米。 阎良区内有清河、石川河、苇子河三条河流过境。农业合作化后,群众在这三条河上筑堤修库,蓄水浇田,促进农业发展。1958年,康桥公社修建苇子河一、二库,并开挖“团结渠”。1971年,政府投资66.25万元,在石川河与清河交会处,修建“二龙口水库”。当年动工,1974年竣工,蓄水87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1987至1995年,市、区又对该库投资78万元,加固加高了库坝,更换闸门,复修溢洪道,增加了蓄水能力。1971年,谭家公社(后改为振兴公社)投资5.04万元,在慕郑清河上修拦河闸一座,当年动工,第二年完成,蓄水5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万亩。1973年,阎良区在北屯平安村修建栎阳水库,投资141万元,当年动工,1974年完成,库容89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使北屯公社受益。  以上四库一闸都对缓解旱情,夺取丰收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水源不足,常年淤积,设备老化,有效灌溉面积大大缩小,其中康桥一、二库和栎阳水库已报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