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 不少于500字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9-14
西游记:成人的神话
在我国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逢学生的寒暑假,各地方的电视台往往习惯反复播出央视版的电视剧《西游记》,选择在此时间段播出该剧的目的不言而喻,电视台将其收视对象明显针对广大中小学生乃至稚气未脱的学龄前小朋友。在他们看来,电视剧《西游记》就是少儿剧而小说《西游记》就该是少儿读物一样。
小说《西游记》诞生的数百年来,一不小心混入了“四大名著”之列(千百年来,国人有个传统,即喜欢评选“四大XX”之类,如“四大发明”、“四大名旦”、“四大天王”等)。从文学色彩及思想内涵来看,超出它的小说还有很多(如《儒林外史》、《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小说《西游记》存在叙事语言之繁冗、塑造人物性格之雷同,过度宣扬因果报应等多处硬伤。尽管如此,只因其成功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活的“动物形象”以及众多令人解气的降妖除怪的情节,使得《西游记》这部作品深入人心,在我国孙悟空及猪八戒等人物形象更是妇孺皆知。
然而,我要说的是,《西游记》毕竟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少年儿童看的绿色童话,而是百分百的成人的神话。对于我们大多数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而言,《西游记》中所揭露的无论天堂还是地狱、无论海底还是仙界佛界都是和人世间一样腐败黑暗的现象以及孙悟空所具备的欺软怕硬、蔑视弱者的缺点等问题是意识不上去的。在看《西游记》的同时,他们往往会将那能耐大但脾气和痞气更大的猴性未改的孙悟空当作崇拜的偶像。爱看《西游记》,只是满足了他们特殊成长阶段的的猎奇心及追求刺激的心理,也就是说《西游记》给他们展示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多层次的、多维的魔幻世界。很多时候,喜欢想象甚至幻想的他们更希望多看到与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存在巨大差距的东西。基于此,他们对《西游记》尤其是电视剧《西游记》百看不厌,青睐有加。
其实,从积累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小说《西游记》还是值得少年儿童一读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位对文学有广泛涉猎及高深层次理解的人略加指导。而对于央视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我总感觉多少有点“少儿不宜”。这里,其电视剧艺术水平之低劣姑且不论,仅就其剧中喜欢大肆渲染男女情感纠葛一处基本就可以给它亮出红牌。我们且看,师徒四人在过女儿国、盘丝洞、天竺国等地时,唐僧这个帅哥很幸运被一些妖女或迷人的“狐狸精”纠缠不休。小说《西游记》的描写仅仅用寥寥数语交代清楚情节了事,而我们的编剧及大导演们却把这里当成了这十万八千里路上难得的看点及卖点。他们丢开浑身解数,将女儿之情弄得缠绵悱恻,女妖之意也是令人为之意乱神迷。虽然这一切被唐僧这个不解风情的呆鸟抵挡住了,而对于我们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来说又该会作如何反应呢?
《西游记》被视为少儿剧或少儿读物实属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奈。在我国,由于利益关系,长期以来,在文艺领域里没有产生太多真正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及阅读的作品。我们每年可以产生上万部集的垃圾电视剧,却难创作出一部优秀的适合少儿观赏的动画片或儿童剧;我们每年能谱写出数千首千篇一律的内容枯燥乏味的甜蜜情歌或党国颂歌,但却罕有脍炙人口的少儿歌曲横空出世。我们的少年儿童在纯真年代大多是看着渲染仇杀情爱的港台片听着唱着奢谈人间情爱的歌曲长大(这仿佛改革开放前一些孩子因家贫只能穿戴着大人穿剩的鞋帽,十分滑稽可笑,但谁也笑不出),本该属于他们的纯净的精神天空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湛蓝。
诚然,同上几代人比我们的这代孩子属于幸福无比的一代,大人们对孩子在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然而,我们的教育制度、生活观念、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真的完全适合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吗?
90多年前,面对千百年传统吃人礼教,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而我今天却要向莘莘国人呼吁:救救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