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辛弃疾,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词人,爱国将领,有"词中之龙"的美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罢官免职,退隐山居。词人的一生以恢复大宋统一为志,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不移,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却、忧虑全部寄托在词作之中。

      词的上阙把六个名词、六个意向简单叠加,构成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图。我们仿佛看到了皎洁的月光下,诗人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蛙叫蚕鸣,轻松愉快地信步前行。田里的青蛙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它们仿佛在说丰收之年的快乐。这悦耳的蛙鸣声在作者听起来犹如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人那么欢喜,那么爱听。因为它预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和美丽的大自然。

        词的下阙同样以名词性的词组简单的并列叠加,营造出了夏夜美丽的意境。天空中稀稀落落的挂着七八个星,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在诗人的身上。刚才闲情逸志的稼轩居士,不禁有些着急,于是加快了脚步,寻找避雨之所。于是就有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最精彩的意境。这两句的顺序应该倒过来,是说诗人从山林小路转过弯过了一溪桥,就在土地庙的树林边,一座茅屋茅店突然出现在诗人的眼前。稼轩欣喜万分,定睛一看,竟然是他曾经落过脚的茅店啊!这是一场多么美的、不期而遇的遇见!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41岁到46岁之间,也就是公元1181年,他被罢官革职,此后他闲居带湖近十五年的时光。此时,人到中年的辛弃疾壮志难酬,固然沉郁满怀,但最让人称道的是,人生的境界固然有不忘初心的坚守与追求理想的坚韧,但是,人生还需要另一种境界,就是在某一刻清空自我、放下固执,与天地自然,与生话,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蛙一蝉,一山一水,一桥一溪融为一体。

      一沙尚有一世界,一花自有一菩提,清空自我的人才能拥抱自然,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