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要去撕小三,约你一起,你该不该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闺蜜要去小三,约你一起,你该不该去?

      当然要去啊,朋友是干嘛的,就是关键时刻的陪伴啊,上刀山下火海也要陪着去啊。--有道理。

      不能去。她为什么要约你去?就是一时冲动,怒火难压,又不够胆,要向你借胆啊。她这是不理智的,好朋友干嘛使的啊,当然是关键时刻阻止她做傻事,免得她以后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啊。--说得也没错。

      理智?难道她不懂这些道理吗?当然懂,为什么她还是要去呢?因为迈不过那道坎嘛。她在脑海里都上演了千万遍撕小三的场景了,还是想要去。就让她去吧,只有坦露面对脑海里设想过千万遍的场景,才能治愈,才能迈过那道坎。--说得太好了。

      你错了。治愈,唯一的治愈方法只有时间。去了,只会延长治愈的时间,因为她会不断回想撕小三的现场,后悔自己当初咋个没这么说,咋个没反应过来,当时要反应过来就会怎样怎样……不断回想、放大当时的场景,只会让她放不下,延长治愈的时间。--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呢。

      于是,正反方不断地辩论,我就像根墙头草一样不停地两边倒。正方分析得太好了,简直无懈可击啊;反方怎么说得也那么有道理呢。听谁说,就觉得谁有道理,反而觉得自己咋个一点定见都没有呢,这么容易就被说服来说服去的。听完也是脑子一团乱麻,要我投票我还真是纠结,因为觉得双方说得都很好啊。

      突发奇想,何不画张思维导图理清头绪,看看自己到底为啥这么容易被说服呢。说干就干,拿起笔来画了下面这张思维导图。

      有了这张思维导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选手的哪些点说服了我。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容易被说服,不是因为脑残,而是选手太聪明,每个选手其实都为自己的立场添加了不同的假设前提,加上了不同的假设,推导出的结论自然就不同。比如董婧就认为,朋友的主要作用是陪伴,是和TA站在同一战线,而不是理智,所以她认为应该陪闺蜜去。而胡渐彪则认为,朋友的主要作用是做为TA好的事情,阻止TA的一时冲动,否则事后TA会后悔的,所以他认为不能去,也要劝闺蜜不要去。

      搞清楚了每个选手的假设和立场之后,纵观整张图,会发现,有些假设和立场重复出现了,比如陪伴、理智、治愈等等,于是,再整理了一张更为简洁、总概的思维导图,辩论的思路也更加明朗了。其实去和不去的争论就在于这几点:

      1、怎么理解好朋友。 是陪伴还是理智?

      2、撕小三的功效如何。 是有助于治愈还是会延长治愈的时间?

      3、为什么约你。 是对你的第一信任不能辜负?还是一时冲动又没胆,要找你借胆?

      4、撕小三的现场是怎样的。 朋友在能够控制闺蜜的情绪并拉住她吗?还是容易失控,气头上根本拉不住?

      因为辩题只点出了冲突,并没有给具体的场景假设,所以正方和反方都可以寻找利于自己的具体假设,并以这个假设为起点去推出自己的结论,说服观众。

      撕小三,这个话题本身有点敏感,好像谈论这个话题本身就有点不道德。但是这又是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马东老师说得好,既然它是客观存在的,逃避不了,何不拿出来光明正大地撕一撕、讨论清楚呢?嗯,《奇葩说》这期的辩题不错,选手们的辩论更赞,从辩题的各个角度去发散思维,辩论得非常充分。辩论的结果谁输谁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激发了大家多维度的思考,好些观点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