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四苦,都有哪四苦

如题所述

佛家说“生老病死”是人间四苦,然而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生死只在一瞬间,我们无暇也无力顾及;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要刻意看重;至于病,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倒霉要得一场绝症。生活上有四苦,叫做“衣食住行”,时常听上长辈们谈起吃不饱、穿不暖艰苦的童年生活,让我们匝目而不能理解,现代人正忙着解决住和行的问题,房子和车子,虽然是压在我们身上的两座大山,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假以时日,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所说的四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四种苦,并且要解决它们绝非易事,它们是四种心灵之苦――“孤独感、空虚感和恐惧感和挫败感”。 先说孤独感,现代人大多是独生家庭,从小被家长捧到大,大多比较自我,总觉得别人得来关心我,别人得先主动,这样的心态是交不到朋友的;而现代的社会人际关系,功利化、庸俗化得厉害,人与人之间大多是利害关系所牵扯,难以寻找真正的友谊;现代的通讯设备如此发达,咫尺天涯相见也只在一瞬间,网络上似乎可以立即认识无数的朋友,然而这似乎加剧了“缘份”的贬值。历经繁华,现代人都会有一种可怕的孤独感,觉得自己的心事无人可以倾听,自己的未来无以为寄托,自己的情感只能深深掩埋,深深的孤独的感觉 会经常萦绕心头。 再说空虚感,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似乎被贬得一文不值,所谓的“真善美”在许多人眼里不过是一些虚伪的笑话;而整个社会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大部分人除了赚钱养家,工作之余居然觉得一头茫然;空虚是人在闲暇的时间里不知道如何打花时间所导致的,这个国家本质上是缺少信仰和艺术的,没有信仰和艺术的社会,自然会空虚泛滥,如此,现代人时时觉得人生缺少意义,未来缺少方向,生活如同机械一般麻木无力,空虚的感觉于是时常占据心灵,让你茫然不知所措。 然后是恐惧感,恐惧感是一种对未来事物的可怕的设想,因为缺少经验,或者缺少帮助,也因为自卑的原因,人经常会对未知事物有着一种恐惧,例如对待爱情,虽然每个人都向往爱情,但是真正当爱情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知道跟了他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不单独是恋爱之中,每当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每当我们要认识一个新人,每当我们需要应付一件新的挑战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对于灾难与失败即将发生的一种恐惧感,你会紧张不已,恨不得有条缝可以立即逃离这个世界。 最后是挫败感,挫败感是一种努力之后却毫无成就的感觉,是一种自我价值被否定的苦恼,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却最后落空的感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个社会处处都有比较,学习上、业绩上、身高长相上;能力上、品味上、家庭背景上……而我们的大众媒介又在不遗余力地在宣传一种富贵、成功的重要意义,在种种压力与比较之下,人自然而然地经常产生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渺小而平凡,久而久之则演化成一种内心的自卑。 尽管人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然而这四苦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回避的,即使你再成功、再了不起、再有多少朋友……这四苦是现代人必须承受的,没有人可以逃得过,也没有人可以一次性地战胜;而读书越多,越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天才的孤独最为深厚;务实肯干的人越有“举剑四顾心茫然”的空虚感,志士的空虚最为啄心;想象力越丰富,越会有“”的恐惧感,艺术家常常害怕自己的作品被人否定;志向越高远,越会有“”的挫败感,追求完美的人经常被挫败搅得心神不宁。 心理素质很好的人,会想方设法来化解这些心理上的痛苦,或者把这些心理之苦变成净化与升华自己的动力;而心理素质差的,却因为孤独而变得自闭,因为空虚而变得堕落,因为恐惧而变得懦弱,因为失败而变得保守。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高校自杀事件,绝不是因为物质上的贫乏,而恰恰是因为这四苦已经折磨得他难以面对世界,故其宁愿以死而了结,要知道,当一个人历经挫败,然后又无人作伴,最后他还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这四苦同时侵来,即使是个铁人,也是难以招架的。 我相信这四种心灵之苦在以后会越来越严重,我也相信会有一批研究心理与社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一份能够得以化解的药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6
佛家说“生老病死”是人间四苦。我的理解是“人间四苦”并不是说人人都必有“四苦”,而是说“生”、“老”、“病”、“死”其中任一件如果遇到不测,给人造成的痛苦最甚、最深。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苦”何止有四?然而都可归结到这“四苦”之中,想一想:“生老病死”不就是人生的整个过程吗?因此它包含了人生所有的苦难。(谁能说得清人生中、世界上哪四种痛苦或苦难才能称为“四苦”?)而所有要经历的苦难,都是客观存在的,都要积极、勇敢地面对。(个人所见,不是下载,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