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书生:你好。
你问:“休”字文言文有几种解释 我把古汉语的大型工具书《辞源》中的解释打出来,你自己参考吧。例句我先不打,如果你需要,你再补充你的提问,我再打。
休1 xiū (第一声) ⑴休息。又用为止谏的婉辞,带有不耐烦的口气。
⑵休假。 ⑶停止。
⑷辞官。 ⑸莫,不要。
⑹美善,喜庆。动词为奖美。
(参看‘休戚’) ⑺旧称离弃妻子为休。 ⑻树荫。
⑼句末语气助词。 休2 xǔ (第三声) ⑽温暖,同“煦”。
⑾通“咻” “休”字一共有两个读音,十一个解释。 你问的这句话:“掘井开池得宝珠,休想相合也不知 ”中的“休”应该是“莫,不要”的意思。
容我小憩片刻。休,一个人靠在树木上歇一会儿。《尔雅》解释:休,息也。息,《释言》解释:息,休也。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一样的,都是休息的意思。文言文表示休息,只需要用其中一个字。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在文言文中,休息还可以用以下字表示:
1、憩 qì
例:「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憩之。」
意思是:有一外乡老妇在店里卖小吃,晋明帝经过那里停下来休息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2、愒qì 同「憩」
3、怬 xì
例:「怬河林之蓁蓁兮,伟《关雎》之戒女。」
出自:《文选•张衡〈思玄赋〉》
4、塈 jì
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能于位,民之攸塈。」
意思是:天下诸侯大小臣工和士子,也都热爱拥戴着周王天子。正因为您勤于政事不懈怠,使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出自:《诗·大雅·假乐》
5、歇xiē
例:前蜀韦庄《秦妇吟》「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扩展资料:
让我…(做某事)在古文中惯用的词汇是“容我”(前面也常常加一个“且”字,用于表示自己提的这个要求很小,不过分)。或者将第一人称“我”用其他的单数第一人称来替换,诸如“某”、“咱家”、“吾”、“某家”、“在下”等。
休息在古文中,一般用“小憩”、“假寐”、“稍歇”等词语来表示。意思是不像夜晚睡觉那样,会脱衣服长时间睡眠,只是和衣短时间的休息,恢复精神缓解疲劳。
一会在古文中,一般以“片刻”、“少顷”、“许时”等词语来表述。“一会儿”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时间概念,将古代的时间单位换算过来,可以明确“一会儿”的时间范围是,大于一刻钟小于2小时。
将这三部分随意结合使用,都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词条--休息
搜狗百科词条--小憩
文言文一般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用双音节词,这些双音节词都是在单音节词基础上再加一个单音节词合成的。
“休息”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休、息。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休,一个人靠在树木上歇一会儿。《尔雅》解释:休,息也。息,《释言》解释:息,休也。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一样的,都是休息的意思。
文言文表示休息,只需要用其中一个字。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现今学校有“作息时间”,其中的“息”就是休息。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 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 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7)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practise Buddhi *** or Taoi *** ]。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 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地之不休。——《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 编纂;撰写;写 [pile]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 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 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 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 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焉
yān
<;代>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怎么 [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焉
yān
<;副>
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又如:焉始乘舟
焉
yān
<;连>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焉
yān
<;助>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焉
yān
<;语>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bō
①播种,下种。《汉书·艺文志》:“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②分布。《尚书·禹贡》:“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
③传播,传扬。《后汉书·承宫传》:“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
④表现。《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
⑤迁徙;流亡。《宦者传》:“一身既毙,而妻子远播。”
⑥背弃;舍弃。《楚辞·九叹·思古》:“播规榘以背度兮。”
⑦放纵;放。《国语·周语下》:“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
bǒ
通“簸”,摇;扬。《庄子·人间世》:“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播荡】流亡,流离失所。
【播骨】骨骼散置。
【播越】流亡。《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播,宗庙残毁。”
(1) (形声。
从歹( è),台声。本义:危险)(2) 同本义(4)陷入困境 殆,危也。
——《说文》 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书·秦誓》。
传:“危殆。” 晋有三不殆。
——《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于垂沙。——《荀子·议兵》。
注:“谓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
——《韩非子·扬权》 此二者,殆物也。——《韩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险) (4) 困乏;疲惫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 (5) 假借为“怠”。
懒惰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
——《诗·商颂·玄鸟》 滋敝邑休殆。——《左传·昭公五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下》 副〉 1. 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nearly] 殆于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
——《史记·留侯世家》 殆有神护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敌人伤亡殆尽;殆其(大概);殆庶(庶几,近似) 3.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计也。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殆,仅也。”
4. 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5.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 [should;would]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诗·豳风·七月》 (6)古音"殆"通"治",——《公羊传》:“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殆、治古音相近。
音近义通。《荀子·强国》:“强殆中国。”
杨惊注:“殆”或为“治”,“治”谓讼理也。以郑子欲立异姓为后,故相与讼理于晋也。
《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叔武……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注:“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
足知殆、治同义。殆古音“以”,《说文》:“以声。”
与治、始为一音之转,故同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