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外国的节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09
问题一:
1. 尊重西方节日,借鉴西方文化。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他们好的东西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此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2. 看待这些洋节日,内涵应重于外在形式。比如说在圣诞节前夕,同学们在大街小巷以及各大商场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圣诞节气息―比亮绝如说在微笑堂的一楼大厅,有挂满糖果和礼物的圣诞树,慈祥可爱的圣诞老人,还有轻快好听的圣诞颂歌,等等。这些都是圣诞节外在的表现形式,那么同学们知道“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哪些颜色是圣诞色?能够基本回答得出这三个问题的同学举个手,好吗?很可惜,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去探究过这些更深层并且具有文化内涵的问题。
3. 在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对我们传统的节日还应该坚持、保留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比如说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清明节是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的节日;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中秋节,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其乐融融,喜不自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和文化渐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若不及时加以抢救,继承、弘扬,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的时候,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余键并中用,既不崇洋***,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
4. 用鲁迅先生在他的政论名篇《拿来主义》中一句有名的话来概括看待西方节日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问题二:
1. 文化的影响力与国家的综合过国力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西方强势的综合国力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国有着不凡的影响力。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渐频繁的世界,中国人过圣诞节、竖迹西方人过春节,都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有着极强融合力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和交融属于正常现象。
2. 节日是承载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当今的许多中国人虽过洋节,但却不知道洋节所承载的文化,仅仅知道是西方一个节日,许多商家也不过借洋节为借口,借机推销产品,很多青年也以节日为借口发泄一下、放松一下。这个节日中所包含的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去除了文化承载的节日是没有生命力的,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入侵仅仅具备象征性。
3. 如何对待中国人过洋节,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区分对待:比如父亲节等包涵感恩的,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的节日,完全可以提倡,用以推进文明进程;另外一些如万圣节等,宗教色彩太浓,应淡而处之。
4. 其实让国人不过西方的节日,根本在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国人过好每个传统节日。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饱含寓意,清明节寄托哀思,怀念先人;端午节祭奠屈原,崇尚爱国;中秋节团员,家人团聚;重阳节敬老,辟邪求吉祥;春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拜访亲友等,中华文化深深寄托于传统节日中,并且千百年传承,深深烙印在每个国人心中。对于传统节日来说,最危险的是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在传承中逐渐遗失,现在大多数商家因利益追求,在节日宣传上故意曲解,将过节简单的宣传为买东西,只不过买的东西不同而已,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这样的宣传氛围中,丢失节日最重要的内涵――其中所传承的文化。
5. 随着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将本民族重要的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逢假日放假过节,中华传统节日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在加深,青年人也在逐渐回归传统节日。
6. 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古老的优秀的文化必将散发无比的魅力,相信西方人过中国节日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问题三:
1. 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每一种文化的出现,都会被另一种文化接受或排斥。这其中就涉及到一种文化折扣问题,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来流行,说明西方文化在中国被接受,但这其中必须存在文化折扣。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文化,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模仿得像。同样,我们中国文化也在全世界传播,例如:儒家文化。现在许多西方国家都在学习儒家文化。只有有用的东西,才会被人们吸收,才会被传扬。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上,首先应该判断它是否是一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然后再有益的吸收和传扬。
2. 我们不应该数典忘祖。在两中文化交叉处,我们应该要分清楚主与次。
问题四:
1. 你好: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放鞭炮、贴门神、扫尘等等。可是,过年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是真正继承这些习俗了呢?相反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却开始在学生中盛行起来。
2. 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近年来在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也成为一大热潮,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商场的大幅促销活动更是助长了这个洋节的盛行。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份调查表明,仅有15%的人不跟风过节。大多数的人对圣诞节也并不了解,46.4%的学生还认为圣诞吃苹果是西方的习俗,实际上这只是我们中国人取平安夜吃苹果保平安之谐音。在问到大家为什么去过圣诞时, 43.3%的学生表示只是找个理由玩而已,28.9%的学生表示是凑热闹。问卷中也特别对学生是否了解圣诞做了调查,数据显示了解圣诞两项及两项以上习俗的人仅占45.4%。19.6%的学生直言过圣诞就是冲着商场的打折促销活动去的。
3. 诚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方面我们开始接触外来文化,大学生在过节的选择上也变多了。曾经风靡一时的“韩流”和“日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在服饰、饮食上,还是在音乐影视上,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国外的东西。
4. 另一方面,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也让大学生对春节等传统不感兴趣。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孩子们放鞭炮的场景,但是对大学生来说,那已经成为了过去的事情。许多大学生表示,他们平时玩是手机、电脑、PSP等,放鞭炮已经很多年没有做过。李同学告诉记者:“过年也就小孩子比较期待,他们可以买新衣服,有压岁钱。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平时想要什么父母都很支持。”
5. 再则,周围日渐衰减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也影响到了大学生在过节上的选择。在我们身边,也明显感觉到了“年味不足”。在乡下,大多还保留着贴对联、扫尘的习俗,走街串巷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但是在城市里,大家都住进了公寓房,大多只是在防盗门上贴个“福”字而已。大学生过年时在家一般没什么事可做,春节感受不到传统文化,大学生自然就觉得过年无聊了。
6. 不可否认,在民间,春节那张灯结彩的热闹场面已经变少了。但是,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当在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面前,我们的选择变多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选择传统节日来过呢?我们不能因为过西方节日而忽视了我们的传统。现在一些大学生可能会认为过西方节日是时尚潮流的表现,可是并不明西方习俗,只是随波逐流地过西方节日,这样恐怕就不合适了。如果我们在热热闹闹过春节的同时也感受感受圣诞的气氛,那么过节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问题五:
1. 你好: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放鞭炮、贴门神、扫尘等等。可是,过年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是真正继承这些习俗了呢?相反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却开始在学生中盛行起来。
2. 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近年来在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也成为一大热潮,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商场的大幅促销活动更是助长了这个洋节的盛行。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