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麻烦各位大虾帮忙讨论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这个是要交作业的

第1个回答  2013-1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效应体现在它的价值实现上,这是任何一个价值体系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动因、实质、途径与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从而有力保证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得到广泛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7]。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
  �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要求,是彰显社会主义特色和本质的重要标识,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客观依据,也是其价值取向的基本前提与本质诉求。
  �“所谓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然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8]99-1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具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它必然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合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的体现,它必然能够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已经深深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必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它必将成为社会全体成员主导的道德规范。
  �“所谓合目的性,是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长远上看,必须符合既定的价值目标与理想追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现实活动的终极目标,现实活动要符合和服务于最终的价值目标。合目的性要求的是人的现实活动与最终目标的一致性,这是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方面。”��[8]99-1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活动与发展遵循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它深刻体现了个人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能够实现的根源之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与切实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发展以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有机统一起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现了价值活动的合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的价值生成体现的也是这种合法性,因为它“走进普通民众的‘真的现实’、‘真的生活’过程中”,从而必然“回归‘合法性’生成与存在的实践之根”[9]。�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动因马克思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0]这里所说的“他们”是指主体的人。人的需要是形成主体,也是发展主体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是主体的内在尺度,是主体一切活动的源泉、内在动力与出发点。同时,主体的需要也使得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成为价值关系。价值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与实现的。并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有价值,只有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发展、完善起积极作用的、合理的需要才有价值。这是衡量主体需要的一种价值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充分体现了这种价值尺度。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矛盾产生的根源上来看,正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引发了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进而促生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的价值目标与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的凝集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激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更科学地引导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民群众主体性的提升。
  �人类任何活动总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和利益,并在一定的目标驱动下以一定的方式展开,价值活动也不例外。利益冲突与分化,是导致社会价值资源分配悬殊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内在原因。核心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硬核”,它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对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辐射作用以及对不符合社会发展整体性要求的意识形态进行约束。不难理解,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是来自社会应对利益冲突与分化的各种需要。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各种利益需要矛盾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也不断增多、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就迫切需要一个主导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进而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价值观念,促使全民族形成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为“我国经济平衡发展提供观念条件”[11],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实质
  �价值实现,是指客体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价值,并且对主体产生了积极的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则是作为客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主体产生积极的效用,即满足主体利益和需要,推动主体所统摄的社会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潜显转化”的过程,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潜价值”到“显价值”的转变过程。任何事物在活动过程中都潜存着积极价值或消极价值两种价值形态,只有当潜在的价值形式被主体所消费或吸纳,才能终而转变为显现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等内容。只有为人们所接受,并内化为各自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个体动机和行为,其价值才能由“潜”到“显”,即完成了“潜显转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因此,可以说价值实现的实质就是价值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即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产生实际效用的主体化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过程中,作为客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属性和功能作用于主体的人,使人受到其一定的影响,并以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对其进行认识、加工、处理、改造,将其内在价值内化为人的意识和动机,再由人将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品德,从而转化为现实价值即对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效用。它既是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主体创造性的劳动的过程,又是客体价值被开发、利用的过程。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了实践活动,任何意义的社会文明和价值都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社会实践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具体层面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主要凭借“外源性”和“内生性”两大作用。
  �所谓“外源性”作用,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人的价值需求的变化和实践行为的调整。实现价值靠主体的实践活动,而主体的实践能力受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而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所谓“内生性”作用,是指主体的人出于自身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反映、选择、内化和外化等环节构成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客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主体人的主动的、有效的认知和接受,内化为主体的精神养料使其思想得到补充,满足主体自身的精神需要,并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从而使得生成的价值得到消费,也就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
  �这两大作用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合力,并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过程的始终,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得以实现。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机制
  �(1) 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它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原则问题,是对人们思想、道德、精神需要的引导和调节。“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导向机制就是要充分运用法律、科学的管理以及社会舆论和宣传等手段,引导人们利益追求的方向,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思想素养的提高的关系,将思想道德的含义和标准广泛地根植在全社会公民的价值体系中,使社会思想道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激励机制。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的主体功能,使人们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形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体自身需要的“内驱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关键。因此要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进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逐步使人们树立与社会保持一致的共同理想、信念等,从而强化价值主体的地位和功能。
  �(3) 监测机制。要建立科学的监测目标体系和思想道德网络信息系统,完善各类公共场所和公众行为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形成人民群众及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正确的、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信息资料,全面了解和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预测他们可能对主流价值体系的冲击,为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和重点整治等工作,及早提供有实据、有分析、有建议的预警报告和控制方案,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主动性。
  �(4) 调控机制。从国家角度讲,要结合通过监测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政策、制度、法规等,更好、更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社会行为主体各种思想道德行为。从个体的人的角度讲,从思想认识上入手,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通过交流、沟通等,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思潮和道德风尚,荡浊扬清,对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目标、方向进行判断和调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社会性与自我性的融合中追求价值实现。
  �社会发展离不开价值活动,“社会历史也就是人们创造价值的实践活动的历史”[13]。“我们作为社会一分子,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目的,相互需要、相互肯定,在一种普遍性的生活中构成一个利益、荣辱与价值彼此共融的共同体。”[14]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反映社会大部分成员的价值诉求必然渗透到人的生存目的、利益需要与道德伦理的每一个部分中并形成社会主导性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主导性的价值体系,它为价值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与平台,而当今的价值研究也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创新,获取更强大的价值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论分析,简要地勾勒出了由价值本质、价值特征与价值实现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分析的理论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核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旨趣、功效与意义等重大方面做出了质的规定;价值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决定社会意识性质与方向的根本性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原则;价值实现是价值本质与价值特征成为现实可能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落脚点。为此,从价值哲学视域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大家正在搜